对网络谣言说“不”
热柠檬水能抗癌,治愈率75%的抗癌神药上市了……过去的2018年,充斥于网络的这类信息或许你并不陌生。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网络谣言。
近日发布的《2018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显示,微信平台2018年全年共拦截8.4万多条谣言,辟谣文章阅读量近11亿次。该报告还指出,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社会民生等领域的信息均是谣言“重灾区”。这一报告提醒人们,在漫无边际的网络空间中,网络谣言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互联网的普及为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新的温床。网络谣言大行其道有多方面原因。首先,互联网的无边界性、即时性使谣言传播范围更广、扩散速度更快,许多消息能在几小时内传遍全网。其次,网络的低门槛、开放性使各种消息都能得以传播,鱼龙混杂,而网络的匿名性更使得传播者免于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的束缚。最后,相关信息源的不透明、不公开也是造成网络谣言滋生的重要原因。权威信息发布滞后、发布机制不完善,给谣言泛滥以空间,于是,网络成了谣言丛生的地方。在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中,许多人防不胜防,纷纷“中招”,甚至自身也成为网络谣言的传播者。
从《2018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可以看到,谣言“重灾区”大多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意味着人们普遍缺乏较为权威的关于卫生、食品、健康的科普平台。除了与科学常识有关的谣言外,还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等。“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不仅会影响个人名誉,还会给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现实或潜在的威胁。这些年,随着国家开展净化网络环境行动,严厉打击网络谣言,网络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好转。但一些网络造谣者依然存在,网络谣言的土壤尚未根除。
网络谣言的治理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建立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努力提高政府与相关部门的公信力。其次,媒体作为信息的发布渠道和“把关人”,应当严格核实信息,加强内容管理,减少“反转新闻”的发生,不盲目带动舆论导向。此外,对于社会大众来说,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取信息时,不要偏听偏信,也不要盲目传播,应当学会去辨别真假信息,并积极地拿起法律赋予的权利举报网络谣言,让更多的人知道真相,这也是人们在互联网时代应尽的义务。何欣禹(完)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人民网 新华网 央广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网信网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证券报 京华时报 环球时报 经济参考报 半月谈 北京周报 中国日报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求是网 解放军报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社 国际在线 中国网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