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0月11日电 (阮晓)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1日在立法会表示,面对土地供应问题,特区政府应“迎难而上”,在难以一步到位的情况下推出涵盖短中长期的房屋措施,已“绞尽脑汁”。
当日,行政长官施政报告问答会在立法会会议厅举行。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问答时间内,林郑月娥回应施政报告中有关土地房屋、劳工福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及教育创科等多方面的议员提问。
10月10日下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行政长官2018年施政报告》记者会,回答记者提问。当天上午,林郑月娥在立法会发表题为“坚定前行 燃点希望”的《行政长官2018施政报告》,内文长达6万字,全面涵盖良好管治、房屋与土地、多元经济、培育人才、改善民生、宜居城市及与青年同行多个领域。
施政报告内聚焦解决长远土地供应问题的“明日大屿愿景”公布后,受到香港社会广泛关注及讨论。林郑月娥指出,愿景致力于开拓更多土地,满足香港未来20至30年的发展。她追忆1980年代同等填海规模的“香港机场核心计划”,囊括今日大屿山新机场、西区海底隧道等大型基建工程,反问“若当时的政府没有决心迎难而上,今日的香港会变成什么样?”
针对土地供应的其他选项,林郑月娥表示,棕地发展进度缓慢,自其2008年担任发展局局长期间便启动的“新界东北发展计划”迄今仍面临收地困难的问题。而回收粉岭高尔夫球场用地建屋属富争议性选项,涉及交通、古树及祖坟等的处理,看似很快可造地的选项其实并不快。
对于市民“迫在眉睫”的住屋问题,林郑月娥指出,增加土地供应难以一步到位,故要利用好现有房屋资源。施政报告中允许整栋工厦改作住宅,料可提供不少房屋供应。她指出,运输及房屋局已设立专责小组,配合发展过渡性房屋,并呼吁议员提供可供发展的土地选项给有关部门跟进。她笑称,特区政府在房屋问题上已“绞尽脑汁”。
有议员认为施政报告推出太多劳工福利影响商界利益,林郑月娥表示,良好的劳资关系对香港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取消困扰打工仔多年的强积金对冲、延长落后于很多国家的产假,能缓和劳资关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有助解决近年香港劳工不足、各行各业招工困难的问题。她强调,做任何事都是以市民利益为依归。
此外,林郑月娥还回应有关基层民生、旅游事务等方面的议员提问。(完)(中新网)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人民网 新华网 央广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网信网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证券报 京华时报 环球时报 经济参考报 半月谈 北京周报 中国日报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求是网 解放军报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社 国际在线 中国网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