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美国总统特朗普12日开启对英国的访问,该国动用1万名警察保护他的安全,这是2011年伦敦骚乱之后最大规模的警力部署。英国警方看上去主要应对的是反特朗普的示威者,至少5万人将走上伦敦街头抗议特朗普,他们制造“声音之墙”不让特朗普睡觉、计划将“特朗普宝宝”的气球放飞在议会大厦上空、大量下载歌曲《美国笨蛋》……英国人把反特示威办成了一场“嘉年华”。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名叫唐尼的孩子,第一次去迪士尼,你满怀期待走下飞机,但父母不许你进入魔法王国,不许上摩天轮,不许吃华夫饼干或接近米老鼠。不只如此,在你住的宾馆外,成千上万愤怒的陌生人聚集在那里,高唱‘阻止唐尼’‘唐尼可耻’‘唐尼是撒旦’,你幼小的心灵肯定感到从未如此孤独和不被人所爱。”英国《每日星报》11日称,这就是唐纳德·特朗普抵英后可能的遭遇。
12日下午,特朗普的专机降落在伦敦郊外的斯坦斯特德机场,他在严密的安保护送下迅速进入伦敦市区的美国驻英大使官邸,这里是他这次访英期间唯一到访的位于伦敦的场所。
《纽约时报》称,特朗普在伦敦最先受到的“欢迎”是“声音之墙”——反对他的示威者呼吁人们拿出喇叭、哨子、盆盆罐罐,制造足够大的噪音,让特朗普在英期间“保持清醒”。
美国《洛杉矶时报》称,数十个不同团体的示威者准备送给特朗普一场“抵制嘉年华”。13日一早,一个6米高的“特朗普娃娃”将飞越议会大厦,制造者声称“我们想确定让他知道,英国人都看不起他,嘲笑他”。当天,大约5万人将走上伦敦街头,数十辆公共汽车将从全国各地送来示威者,英国其他九大城市也将发起反特示威。向伦敦市中心进军的示威者将包括环保分子、核裁军运动、工会、同性恋组织等。伦敦经济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特鲁波维兹称,特朗普是抗议的中心,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他与民族主义、本土主义相联,反对自由主义和多元主义。日本《每日新闻》感慨,少有美国总统出访被如此嘲弄。
据英国《快报》报道,“阻止特朗普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在线申请,签名者已达186万人。英国人为何不喜欢特朗普?媒体提及最多的原因包括:特朗普提出“禁穆令”;2017年伦敦桥恐袭事件发生后,他在推特上对伦敦市长萨迪克·汗的咆哮;他转发英国极右翼组织“英国优先”的反穆斯林视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1日整理了特朗普上台以来的“英国语录”,今年的就有:5月,嘲笑英国持刀犯罪严重,将伦敦医院比作“战区”;4月,批评美国新的驻英使馆搬到了一个“恶心的地方”;2月,称英国医疗体系崩溃。(来源:环球时报)
相关新闻
美英首脑会谈被逼出伦敦 英媒:国事访问变成了工作访问
美国总统特朗普12日开启对英国的访问,该国动用1万名警察保护他的安全,这是2011年伦敦骚乱之后最大规模的警力部署。英国警方看上去主要应对的是反特朗普的示威者,至少5万人将走上伦敦街头抗议特朗普,他们制造“声音之墙”不让特朗普睡觉、计划将“特朗普宝宝”的气球放飞在议会大厦上空、大量下载歌曲《美国笨蛋》……英国人把反特示威办成了一场“嘉年华”。他们上一次如此反对美国总统还是2003年,抗议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
通常,美国总统访英必然访问唐宁街和白金汉宫,但这次特朗普与英国首相以及女王的会面都被安排在了伦敦之外,这被普遍视为躲避示威。伦敦的反特风潮并非孤立现象,特朗普鼓吹“禁穆令”,他的难民政策、“美国优先”以及发动贸易战等都加剧了包括盟国在内的各国不满。从澳大利亚到以色列再到日本,世界媒体12日都在谈论特朗普的访英遭遇。
俄罗斯《观点报》12日聚焦英国的“反特狂欢”,声称“华盛顿—伦敦的世俗轴心已经崩毁”。
2017年1月27日,英国首相梅匆匆访问华盛顿,此时距离特朗普上台仅一周,她成为特朗普就任总统后访美的首位外国首脑,访问期间梅邀请特朗普对英进行国事访问。但不到一个月后,数千示威者聚集在英国议会外要求取消邀请。英国《独立报》12日称,英国政府一直在设计特朗普的行程,尽可能使他离开伦敦,减少面对示威的尴尬,但特朗普的夫人梅拉尼娅可能免不了被示威者“夹道抨击”。
伦敦警察已取消休假,但据英国《卫报》报道,首相特雷莎·梅及外交大臣仍在心惊胆战地做准备,担心出现意外。报道说,国事访问变成工作访问,一些内容被砍,就是担心会遭遇抗议。报道还称,梅和她的部长们希望以浮华和忠诚来取悦于特朗普。周四晚上,英方将在布莱尼姆宫举行宴会,这里是丘吉尔的出生地,特朗普将接受苏格兰皇家军乐团的欢迎。14日,在首相别墅英美特种部队反恐展示之后,特朗普夫妇将与女王在温莎城堡喝茶,届时有冷溪近卫步兵团伴奏。即使是英方提前公布的菜单,都是迎合特朗普的口味。
伦敦经济学院学者哈蒙德12日在新加坡《商业时报》上撰文称,对于梅来说,“脱欧”之后,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有利于保持英国的全球地位。梅希望扮演一个可信赖的、即使有些坦率的朋友角色,以便美英关系能尽可能平顺。其风险在于特朗普的古怪善变以及英国民意。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不会怎么考虑英国利益。报道还称,16日,特朗普将与俄总统普京在赫尔辛基会晤,梅渴望了解特朗普对俄的真正底线,会不会对俄“挺直脊梁”。
“自负的、脆弱的、精神错乱的、混乱的、不可预测的、滑稽的”,《爱尔兰监察者报》12日的评论文章将这些形容词抛给特朗普,自嘲“有了像特朗普这样的朋友,我们还需要敌人吗?”文章写道,越来越明显这个所谓的自由世界的领导人在失去朋友,疏远那些他本应支持的人,被吹嘘的英美“特殊关系”岌岌可危。“我们应该把对他的关注降到最低,但现实是,作为美国总统,他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领导人之一,这意味着对之必须忍耐、不能忽视”。
特朗普访英前对北约盟友开炮事件12日继续发酵。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多名北约外交官称,事情过去一天之后他们仍在“消化”。德国《每日镜报》12日批评特朗普“对历史无知”“口号激进”。《威斯法伦新闻报》认为,特朗普昨天对德国的口头攻击是史无前例的,而且非常愚蠢,“美国自大狂进入国际舞台,出现不确定性和无望的混乱”。
美国《大西洋月刊》12日载文称,在特朗普看来,每个人都是亦敌亦友,都是一个自私自利的竞争者,无论德国还是俄罗斯或者朝鲜,都可以根据特朗普在某一时刻认定的美国利益进行诱惑或胁迫,“包括几十年的友谊和宿怨都有待协商,没有什么是神圣的”。(环球时报)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人民网 新华网 央广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网信网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证券报 京华时报 环球时报 经济参考报 半月谈 北京周报 中国日报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求是网 解放军报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社 国际在线 中国网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