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周三低开低走,盘中持续下挫,临近尾盘出现恐慌性抛售,道指暴跌800余点,科技和芯片板块拖累纳指跌幅超过4%。投资者对利率迅速上升的趋势感到担心,导致美国股市创下了八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亚太股市接力暴跌,日韩股市早盘跟随大跌超3%,中国上证指数11日早盘暴跌超4%,创业板指暴跌超5%,澳洲股指ASX200指数早盘跌超2%。
暴跌是意外还是必然?
2015年2月,当时还不是美国总统的特朗普曾经在推特上写道:“如果有一天道琼斯指数单日狂跌超过1000点,那当值的总统就该被装进加农炮里,以极快的速度被射向太阳。不能找到任何借口。”
2018年10月10日道指的暴跌,确实让其心惊肉跳了一回。暴跌以后,特朗普归咎于美联储,“我认为美联储在犯错,他们(货币政策太过收紧)太紧。我觉得美联储已经疯了。”
美联储在不久前结束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再次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2%-2.25%区间。而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还在此次会议后表示美国的货币政策还“远没有达到中性”。市场普遍预测,今年年底前还将加息一次,2019年将加息三次,2020年将加息一次。美联储的这种做法受到了特朗普总统的强烈批评,他认为,在当前通胀较低、政府数据显示经济强劲的情况下,美联储加息速度过快。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投资者之所以如此恐慌性抛售,直接原因是近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攀升,以及美联储加息导致货币政策趋紧。与此同时,被视为美国经济健康指标的房地产销量和汽车销量两项数据近期出现下降,美国同中国逐步升温的贸易争端等问题均令投资者担忧。
截至北京时间10月11日上午12时,全球市场跌声一片
此前,长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周突然走高,引发了持续九年多的美股牛市还能奔跑多久的疑问。经济强劲通常对股市有利,但如果国债收益率持续走高,使得无风险资产的优势凸显出来,投资者可能选择撤出高风险资产。此外,借贷成本上升也会给经济扩张降温。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通常被认定为“无风险收益率”,被视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该收益率走向迫使投资者重新评估股票等风险资产,收益率走高意味着各类资产收益率也要相应抬高,即资产价格将出现下跌。
本周二,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3.440%,再度创新四年最高位。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3.256%,刷新七年新高。随着美债收益率不断攀升,恐慌情绪加剧,全球股债抛售潮愈演愈烈。据华尔街见闻报道,彭博巴克莱环球多元债券指数(Bloomberg Barclays Multiverse Index)市值上周狂减9160亿美元,是2016年11月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以来的最大缩减规模。
截至上周五收盘,债券市场单周价值损失约8760亿美元,抹去一年涨幅;全球债券总价值跌至48.9万亿美元,为2017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
美国不少机构及业内人士均认为,美债收益率飙升或带来“蝴蝶效应”,危及美股,从昨日美股走势来看,“蝴蝶效应”正在发酵。
美国政坛元老、前共和党议员罗恩·保罗(Ron Paul)认为,“通过观察货币史可以很好地证实,当你使货币膨胀,扭曲利率,超前消费,花费太多,就必然会有一场调整。我们有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泡沫。”
资料显示,作为美国股市龙头的科技股涨到现在,已经暴露了巨大的风险。一是市盈率不低,亚马逊140多倍,微软50倍,Facebook为24倍,谷歌27倍,最低的苹果也有19倍,并不算便宜。二是几大巨头都受利空冲击,亚马逊受困互联网税;谷歌、Facebook受网络中立法冲击,还面临欧盟天价罚款。至于苹果和微软,一旦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两家巨头前景堪忧。
国金证券认为,政治因素也是影响美股暴跌的重要原因,11月6日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临近,民主党共和党之争带有不确定性影响市场情绪;美国副总统彭斯发表“美国对华政策”言论,严重歪曲事实,“指鹿为马”,对于这种“不实言论”市场担忧中方或采取强硬应对措施;美国驻联合国代表黑利突然辞职,引发市场各种猜测。
美股牛市终结了吗?
美股创出近八个多月来最大跌幅,是否意味着从美股2009年开始长达近十年的牛市宣告终结,对此,诸多分析师看法不一。
支持牛市终结一派认为,美国股市泡沫较多,随着金融市场利率走高,变熊不可避免。
美国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师Michael Wilson指出,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利率变动的幅度不是最重要的,速度才是。上周的利率涨幅来得又大又快,“利率创下新高似乎是一个转折点,能让滚动熊市在最后的安全堡垒中完成其未竟的事业”。 9月中旬,他就曾分析认为,美股已经处于“滚动熊市”(不同板块、行业或资产轮流出现下跌)的阵痛之中。由于更高的借贷成本代替企业的强劲盈利成为市场焦点,未来数年,标普500指数预计交投于2400-3000点区间。
在此之前,摩根士丹利还表示,信贷息差在今年2月初触底,根据历史经验,股票的平均峰值将在十个月后到来,即今年12月;美债收益率将在七个月后达到峰值,即今年9月。 在最新研报里,Wilson提到,基于摩根士丹利股权风险溢价框架,标普500指数自今年1月以来首次遭到高估。他直言,随着利率突破3%关口,指数估值过高是显而易见的。
事实上近几个月来,小盘股已经明显表现不佳。利率突破3%之后,它们的糟糕表现加速了。上周,利率攀升至3.2%的水平,市场的疲软终于出现在那些估值最紧张的成长型股票身上。
美国摩根大通跨资产基本面首席策略师John Normand认为,现在股票最大的问题是高估值,目前的历史市盈率和远期市盈率都比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互联网危机时要高。任何预示经济下行的信号都可能使股市暴跌,而市场流动性紧缩将火上浇油,加速股市下跌。
安信证券预计美股见顶的可能性较大,没有只涨不跌,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美股也难逃这种涨跌规律,特朗普上台虽是改变了中期的运行轨迹,但难以改变长期规律,美股一旦走熊,对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会有很大影响。
不过,也有不少分析师认为,从基本面看,还不能得出美股就此见顶的结论。
大成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经理冉凌浩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维持美股1年内看好的观点,主要原因有:
首先,宏观经济数据表明美国3季度的经济增长状况非常理想。2季度年化季环比GDP增长率为4.2%,创下了2015年以来的最高值段;同时,3季度的其他经济指标也全部保持在非常好的水平区间。
其次,引发此次下跌的主要原因——长期收益率快速上涨——实际上是持续利好美股的重要支撑因素。大成基金的模型表示,美国长期国债与短期国债收益率利差是支持美股上涨的最关键单一指标,而长期国债利率的上涨,进一步扩宽了长短期国债利差,同时也扩展了美股持续上涨的时间与空间。实际上,今年2月份的美股调整也是因为长期收益率上涨,但事实证明,长期收益率的上涨保证了今年的美股牛市。另外,长期利率上涨意味着利率水平正在逐步走向正常化,也意味着美国经济已经是健康的自然增长,而非货币政策刺激下的增长。
最后,美国上市公司盈利增速非常好,2018年盈利增速预计会超过20%。同时,美股估值水平也基本位于历史平均水平区间,纳斯达克100指数2018年预期市盈率为20.6倍,标普500指数2018年预期市盈率为17倍。未来美股指数预计会随着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长而进一步上升。
富途证券分析师认为,无论从基本面来看,还是从失业率指标来看,美国经济都处于五六十年来的最好水平。并且支撑美国经济走强的因素:包括减税以及大幅放松一些行业管制,比如医药、工会、能源等都是一些长期利好因素。正是由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强劲,所以美联储又加息了。在2020年利率达到3.4%的水平后,2021年或不会继续加息。
该分析师表示,由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强劲,其观点是美股这次暴跌并不意味着美股牛市会结束,但是随着美联储加息的步伐加快,会使得美股估值受到压制,再叠加中美两大巨头贸易摩擦加剧,美股波动率会加大。
美股暴跌对新兴市场有何影响?
中金公司表示,美股市场大幅回调期间,通常都伴随着全球范围内风险偏好的急剧恶化,表现为风险资产悉数大跌、而避险资产普遍上涨。从历史经验来看,如果在这一情况下,全球风险资产特别是资金面开放的部分新兴市场都可能会因为风险偏好的恶化而受到波及,因此此时单纯在不同市场之间轮动可能无法起到很好的避险效果;相比之下,黄金、日元、国债等传统的避险资产在对冲系统性风险的时候可能会更为有效。
中金海外策略通过梳理美股历史上历次幅度超过10%回撤时其他资产的表现,发现美股市场大幅回调期间,通常伴都随着全球范围内风险偏好的急剧恶化,表现为:第一,风险资产(主要股市、高收益债券、大宗商品、REITs、新兴市场货币)悉数大跌、而避险资产(国债、黄金、日元)普遍上涨,第二,全球主要发达和新兴市场悉数下跌,极少有市场能够逆势上涨,平均来看,回撤期间的表现排序为日本>美国>欧洲>新兴;第三,从相关性角度,大跌期间美股与其他市场之间的相关悉数会显著提升;第四,资金流向上,美股大幅回调期间,资金因避险情绪升温会大幅流出股市、并相应流入债市。
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经理杨德龙表示,对于A股,短期内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考虑到A股市场在之前已经出现了提前的下跌,而A股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与全球股市估值相比A股处于最低端。所以美股的大跌对A股只有短期的影响,A股已经完成了探底的过程,现在进入到触底反弹的阶段。
来源 :经济日报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人民网 新华网 央广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网信网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证券报 京华时报 环球时报 经济参考报 半月谈 北京周报 中国日报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求是网 解放军报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社 国际在线 中国网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