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D&G涉嫌辱华已不是第一次,大牌辱华也不止这一家!

2018-11-21 19:51 | 中国搜索

核心提示:24小时内,这场D&G亲手打造的年度“公关车祸现场”辱华风波已经愈演愈烈,很多网友对于D&G这种一边“瞧不起”中国人一边卷起袖子捞钱的做法表示反感和失望。

刚刚,D&G宣布取消上海大秀!

今日D&G设计师被曝辱华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今天微博热搜榜排名前11位的热搜,有9条与这次事件有关。

起因是D&G近日拍摄的一条广告片在网络引起很大争议,该片以“起筷吃饭”为旁白,用略显奇怪的英文口音模仿了所谓“中式发音”,用傲慢的语气进行了介绍,并让中国模特用奇怪的姿势使用筷子吃“伟大传统玛格丽特披萨饼”,视频一出就有网友质疑该品牌存在丑化的嫌疑。

有网友发现,D&G创始人之一Stefano Gabbana在其社交网络上贴出与网友骂战的截图。其中不乏“愚蠢”“无知”“肮脏”等字眼,这导致事件升级。

事情发生后,包括陈坤、李冰冰、章子怡等众多知名演员以及受邀参演此次上海大秀的24位东方宾利模特,已集体宣布不出席或罢演,等待官方给予更多的解释与道歉。

然而,Stefano Gabbana却放出“否认三连”:那不是我,我的账号被盗,现在找回来了。他还说:“自己喜欢中国、喜欢中国文化,对发生的事情感到抱歉。”

24小时内,这场D&G亲手打造的年度“公关车祸现场”已愈演愈烈,很多网友对于D&G这种一边“瞧不起”中国人一边卷起袖子捞钱的做法表示反感和失望。@共青团中央 明确表示,“在华经营的外国企业也应该尊重中国,尊重中国人民”。

小编整理资料发现,实际上,这不是Dolce & Gabbana第一次惹怒中国人。

2017年4月,该品牌在中国拍摄的“#DG爱中国#”宣传片招致批评。品牌选择让身穿华服的模特出现在北京知名景点,如天安门、雍和宫、南锣鼓巷、长城,与乱入的路人“合影”,照片中,模特开怀大笑,而路人则一脸茫然。

这组照片被批评为故意丑化中国:“色调丑、构图丑、表达方式也丑,矫情心机,秀优越感。”引发争议后,Dolce & Gabbana官方微博删掉了图片,但没有作出任何说明。

而在2012年,香港海港城D&G门店D&G禁止香港民众在门前拍照。此举引发众多香港民众不满,要求其为此歧视性政策道歉。

D&G就事件作出回应称,香港传媒所作出的具争议性报道,并非出自该公司或该公司之员工,该公司强烈反对任何带有种族主义或贬抑意味的言论,对被牵涉入争论当中深表遗憾,又强调该公司绝对无意冒犯任何香港市民。

据《每日经济新闻》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D&G在中国的实体公司“多喜佳伴纳服饰商业(上海)有限公司”,在2016年和2017曾因质量类问题被罚。其中2017年在生产销售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被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34.65万。

还有哪些大牌曾经涉嫌“辱华”?

“D&G辱华事件”持续发酵,但是D&G已经不是第一个被发现歧视中国人的国际奢侈品品牌。还有网友喊话巴黎世家、日本POLA等品牌:到底是谁给你们的勇气这样对待中国?

巴黎世家“排队事件”

今年4月,奢饰品品牌巴黎世家也因为涉嫌辱华被网友齐心协力抵制。事情的起因是其爆款“老爹鞋”在国外排队购买时,一名中国女性消费者因指责外国插队者而遭到后者威胁。当女子的儿子赶到时,两人被多位外国插队者围殴。随后到场的保安,不仅没有对插队者予以制裁,巴黎世家店员还侮辱规矩排队的中国人,大声呵斥:“滚出去,再也不要来买鞋了。”

事件曝光后,中国网友发起抵制,巴黎世家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次日才发布声明。但声明轻描淡写,道歉毫无诚意,让网友更加不满,发起了新一轮的抵制。

巴黎世家几天后不得不再次发布声明,表示采取了四项措施,包括正在积极开展调查、对涉事人员停职、制定新的作业标准以及逐一向受影响中国消费者致歉。

undefined

道歉敷衍无诚意。随着事件全面发酵,巴黎世家在微博上发出了道歉声明,然而从这份避重就轻、不痛不痒、推脱责任的声明里,丝毫看不出巴黎世家的诚意,完全一种“被逼”道歉的样子。

日本POLA辱华事件

宝丽(POLA)是创立于日本静冈的化妆品品牌,至今已有近80年历史,在日本被誉为“化妆界四大花旦之一”。2017年12月,宝丽(POLA)在店门口张贴“中国人禁止进入”的标语,引发网络大讨伐。中国网友们纷纷声讨,我们给你日本人送钱买你们的服务,你们竟让如此对待我们。

日本宝丽表示,这次涉事的店铺之所以张贴了侮辱性告示,其原因是店铺内员工因个人原因,在一怒之下张贴了对某个人的警告贴纸,并不是针对全体中国顾客。

事件发生以后,日本宝丽也迅速反应,并且关闭了这家店铺。

一次又一次的傲慢言行,反映了不少国际品牌根深蒂固的不屑态度。有些品牌出台毫无诚意的道歉声明,不过是假惺惺地敷衍了事,企图蒙混过关。在此引用《中国新闻周刊》的评论:“对这种国际大牌来说,不戳到痛处,他们就不会长记性。但要明白,中国不差一个杜嘉班纳,杜嘉班纳呢?”(完)【中国搜索综合环球时报、人民网、每日经济新闻、中国新闻网、虎嗅网、北京商报、文汇报等媒体报道】

中国搜索拥有中央网信办批准的新闻信息采集、发布资质,转载本网稿件请注明来源为中国搜索!

责任编辑:王焱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