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跑船40余年 船上人家见证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的风雨航程

核心提示:以船为家,撑船营生,从开水泥“蛋壳船”到集装箱“内河航母”,从跑单帮“运石子”到河海联运“运箱子”,从跨入国内亿吨大港到创建国内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浙江湖州运河船上人家40年的风雨航程,正是内河水运转型发展变化的浓缩。

中新网湖州8月23日电 以船为家,撑船营生,从开水泥“蛋壳船”到集装箱“内河航母”,从跑单帮“运石子”到河海联运“运箱子”,从跨入国内亿吨大港到创建国内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浙江湖州运河船上人家40年的风雨航程,正是内河水运转型发展变化的浓缩。

以船为家40余年 见证风雨航程

在安吉川达21号内河集装箱船上,今年62岁的刘殿魁,长期跑长湖申航道安吉至上海,运送当地竹制品绿色家居外贸产品。270公里的航程,往返一趟需四五天。

这条江南运河,刘殿魁撑船跑了40多年,先后驾驶过小木船、水泥挂桨机船、钢质挂桨机船、落舱机船,经历十余次船舶更新换代。

1971年,从江苏兴化老家过来的刘殿魁,他15岁就跟随父亲一起跑船,在安吉梅溪一带,手摇7吨木船,运送石块,靠两人抬上下船,很苦很累,挣工分换口粮。

19岁那年,刘殿魁上了梅溪公社集体运输船队,在船上认识了刘阿娣,并结婚生子,夫妻俩靠船上微薄工资,养家糊口。

1978年之后,被压抑多年的商品经济意识复苏,加上湖州周边上海、杭州等城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石子、黄沙、水泥等建材需求量越来越大,种地农民渴望脱贫致富,胆大敢闯,下水“淘金”,个体经营运输船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据统计资料,1982年长湖申线一年的货运量达1900万吨,比沪杭铁路的年运量还多300万吨,被誉为“中国小莱茵河”。

1984年,刘殿魁夫妻俩辞掉船队上的工作,决心自己单干,东筹西借了3000元,从无锡航运公司买了条40吨二手水泥船,从本地装运黄沙、砾石运到上海,赚到了第一桶金。

刘殿魁回忆说,当时的长湖申航道船多、河道小,最窄的航段,两船不能交会,时常引发堵航,大堵三六九,小堵天天有。航道里密密麻麻都是船,一堵就是十天半个月。

遇上洪汛期,湖州老市河水闸关闭,上游长兴、安吉航运中断,有时一停船就一个月。

长湖申线堵航断航第一次引起了各大国家媒体的高度关注,1984年7月29日,长湖申线被列入国家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长江水系重点整治航道之一,“卡脖子”航段大规模改造拉开了序幕。

抓住商机 从“运石子”转向了“运箱子”

4年后,刘殿魁一狠心卖掉了水泥船,加上自己的积蓄和亲戚朋友借的,凑足7万多元,建造80吨钢质双机挂桨机船,动力和抗碰撞性能,比水泥“蛋壳船”强多了,一路引来跑船同行的啧啧称赞。

1992年,上海浦东大开发,掀起了建设高潮,建筑材料需求剧增。湖州装运到上海的船,还没等卸货,等在码头上的包工老板,就迫不及待把钱扔到船上,生怕这船货被人抢走。

刘殿魁抓住商机,建造了150吨钢质挂桨机船,开始跑单帮,自己装运黄沙、石子买卖,一趟货赚上三四千元,夫妻俩一年收入最少10多万。

从那以后,刘殿魁赚了钱就想换船,基本上三四年换一次,一发不可收拾,换船频率越来越高,船越换越大,赚钱越来越多,到了2008年,刘殿魁拥有2艘千吨级船、1艘600吨级船。

其实,刘殿魁跑单帮风险大,最困难时,货装运到上海一个月都卖不掉,真是亏本经营,遇上老板欠款跑路了,拿不到钱,20万元打了水漂了。

2010年,正当湖州港跨入全国亿吨港行列,矿建材料水运量达到历史高峰时期,刘殿魁看好水运集装箱发展前景,果断转型,拿出了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加入安吉川达船务公司,并把散货船改装成集装箱船,从“运石子”转向了“运箱子”。

“比起以前,现在开船轻松,收入稳当,一年纯收入30多万”。刘殿魁说。

三个子女继承了父业,撑船跑运输。2012年后,刘殿魁的大儿子、女儿女婿、小儿子先后卖掉改装的船,新建3艘48标箱集装箱船,船上装的箱子更多,行驶更安全,生活更舒适,住上宽敞的两室一厅水上“公寓房”,并在县城里买了商品房。

倒逼传统水运 推动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

撑了一辈子船的刘殿魁与妻子,现已退居二线,在小儿子刘华明船上帮忙。

船停靠长湖申沿途水上服务区“驿站”,刷卡接取岸电、饮用水和超市购物,船上冬暖夏凉。刘阿娣高兴地说,“现在船上生活条件好了,生活富裕了,就像做梦一样,真的没想到”!

智能手机改变船民的生活,船上互联互通,不再单调寂寞。刘殿魁说,现在船舶进出港报告,不用打“黑的”到海事所签证,可以在掌上点点轻松完成,而且手机上刷刷朋友圈、浏览新闻、打打游戏,打发空余时间。

随着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加速,四通八达的运河“血脉”,连通长江、海港,成为开放经济一条纽带。湖州500至1000吨级高等级航道达316公里,形成通江达海航道网络。

作为国内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的湖州,正如刘殿魁经历一样,倒逼传统水运加快转型,大力发展河海联运,推进水运供给从数量增长到品质提升,推动内河水运高质量绿色发展。

2017年,湖州港时隔三年重回“亿吨大港”,矿建材料占比由高峰期的83%下降到50%以下,进出港货物占比由原来14%比86%调整到42%比58%,集装箱吞吐量由2010年的不足1000标箱发展到2017年的35.36万标箱,年均增长高达75.7%,吞吐量和增幅均位居国内同类型内河港首位。

据了解,今年1至7月湖州港完成23.28万标箱,占浙江省内河集装箱吞吐总量的60%以上。装备制造、金属新材、新能源、绿色家居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因水而生、临港而兴。

(原题为《跑船40余年 船上人家见证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的风雨航程》饶雨蒙 、周雨顺/文)(完)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崔思琦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