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学习故事 | 习近平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故事

2019-12-13 15:34 | 中国好故事

伴随墙上灯箱熄灭,彩色照片渐渐灰暗。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用熄灯仪式,为去世的幸存者送上最后一程。今年,这里熄了13盏灯;如今,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78人。本期“学习故事”为您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故事。

随着丝带的拉动,幕布徐徐降下,一尊高1.65米、重2014公斤的三足圆形铜鼎呈现眼前。2014年12月13日,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站在他身旁的,是85岁的幸存者代表夏淑琴和13岁的少先队员代表阮泽宇。

2014年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当天,考虑到时间紧张,

原本工作人员只是安排了夏淑琴

和老兵代表李高山与总书记交流。

但是,总书记与20位幸存者和遗属代表一一握手,逐一交谈,

询问他们年龄多大了,当年家属和个人是如何受难的。

会见结束前,

总书记反复叮嘱老人们要保重身体,

希望他们用亲身经历教育后代,

强调只有不忘苦难的历史,

才能珍视和平、捍卫和平。

 

参观和会见活动原计划安排45分钟,

由于总书记对这段历史和幸存者特别关心,不断提问,

时间延长至72分钟。

“能与总书记一起揭幕公祭鼎,

能亲眼看到国家举行公祭仪式,

我真的非常激动。”夏淑琴感慨道,

“国家强大了,百姓再也不遭苦了”。

 

时针回拨到1937年12月13日。

那一天上午,一队日本兵闯进夏淑琴的家,

转瞬之间,九口之家就剩下8岁的她和4岁的妹妹。

那一幕被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入纪录片《南京暴行纪实》,

被德国人约翰•拉贝写入《拉贝日记》中。

 

“我要用余生,更加努力地传递真相,

为死去的人多做几件好事。”

夏淑琴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98年,

日本右翼学者东中野修道和松村俊夫分别出书,

将夏淑琴描述为“假证人”。

为守护自己的名誉,

夏淑琴提起跨国诉讼。

在中日两国法庭上经过数轮较量,

11年后,终以夏淑琴完胜结局。

 

老人表示,只要自己还活着,

就要将亲身经历讲述给每一个中国人听,

让国人记住历史的教训。

同时,也要讲给日本人听,

让和平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播撒。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陈述主张。(图片来源:新华网)

 

2017年12月13日,

第四次国家公祭仪式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南京。

当天,还来了10位幸存者代表,

其中就有88岁的夏淑琴,她的腿脚已经不太利索。

习近平与大家一一握手,询问他们“身体好吗”。

看到夏淑琴老人,

习近平握着她的手,祝她健康长寿。

3年前,习近平与夏淑琴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3年后,再次受到总书记的亲切会见,夏淑琴非常激动。

“总书记这么尊重、关心我们,

对我们是极大的鼓励。”老人说,

她经历了悲惨苦难的日子,

到如今四世同堂、生活小康,

最应该感谢的是党和国家。

2017年12月13日,参观完《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看到88岁的幸存者夏淑琴老人,习近平总书记握着她的手,祝她健康长寿。(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今天,又逢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不是渲染仇恨,不是放大对立,

而是用行动来唤起全世界对历史的尊重,对正义的向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要擦清历史的镜子,抹去灰尘,

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

今年国家公祭日前夕,年至九旬的夏淑琴在家人陪同下

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悼念在浩劫中逝去的亲人。

“我活到现在,只要和平,世世代代和平,永远和平。”夏淑琴说。

总策划:李俊
       监审:赵嘉麟
       监制:刘锋
       文案:焦仓
       设计:肖志刚

责任编辑:高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