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如果国宝会说话》口碑高企 这样的“国宝”谁不爱?

新华社照片,北京,2018年7月13日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即将开播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叮,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今年暑期,这句熟悉的开场白又回来了。央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近日收官,“冷文物”再次引发网友们的“热讨论”。这次创作团队把卖萌和特效继续发扬光大。在第一季豆瓣评分9.5分的基础上,第二季更进一步,取得9.6分的好成绩,拿下目前国产文化类节目的最高分。

小而精悍 用想象力击退枯燥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以“超级连接,超越想象”为主题,以超越想象的创造力,带给观众超越常规认知的文物:长信宫灯、曾侯乙编钟、击鼓说唱陶俑、博山炉、人物御龙帛画、木雕双头镇墓兽、长毋相忘银带钩、鹰顶金冠饰……25件战国、秦汉文物,纷纷“讲述”各自背后的历史传奇。

第一季播出时,单集5分钟时长,更适应现代“碎片化”传播方式,获得广泛好评。第二季在延续了第一季多样化叙事、微纪录片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加强了各类新影像技术的应用,用高清三维数字扫描、高清平面信息采集、多光影采录技术、表面微痕提取技术等手段突破了传统拍摄的视角束缚,将文物本体的信息以生动而精彩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总导演徐欢表示,节目充分以新视角、微表达、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国宝“活起来”,打破以往人们对此类纪录片“高冷”的印象。

放低身段

与年轻人打成一片

“朱砂勾画双眼、目露凶光,说明它是个狠角色。”

“眼睛如同弯月,笑容蓄满一池秋水,两颗凸出的苹果肌,仿佛熟透的冬枣,构成我可爱的面容……”

“两千年断食断水,腹部的赘肉竟没有半点儿松懈,哎,减肥真难。”

在《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中,国宝们说着网络时代亲切时尚的语言,旁白也告别了严肃,甚至还带着点调侃。

“让文物和观众可以‘平等对话’”,互联网时代的国宝也需要“放低自己”,是徐欢团队创作的理念。在徐欢看来,年轻人接收信息的方式已经改变,鉴宝或者平铺直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纪录片制作时,他们就很用心地注入了年轻人追捧的互联网元素,除了时尚的表达,也有全新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因此,在传统纪录片争相感慨观众群体老龄化时,《如果国宝会说话》借助互联网和年轻人打成一片,并收获了大批年轻粉丝,有“90后”,更有“00后”,这在团队的预料之中。

二次创作

宣传物料变身爆款

除了纪录片本身,《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各类推广文案和宣传物料,因为接地气、网感强,也成为大家热烈转发的网络“爆款”。

宣传海报上,三星堆青铜人像瞪着大眼睛对你说“说我像奥特曼的,你别走”;圆形中空的太阳神鸟金箔边写着“这款美瞳,我要了”;表情迷惘的人头壶被做成了“抱抱我”“爱我”“吻我”的表情包;冬至日,海报上的大克鼎盛着饺子问:“各位老饕,约一碗水饺可好”……

《如果国宝会说话》宣传推广总策划李艳峰对媒体表示,这些趣味海报是宣传团队、撰稿人以及摄制组共同头脑风暴后,进行“二次创作”的产物:“正片5分钟意犹未尽的篇幅,反倒为后期宣发提供了空间……文物给人沉稳厚重的印象,离年轻人似乎很遥远,但我们却通过年轻人熟悉的事物建立文物与当下的连接感,海报中的文字也特意设计成‘对话体’。”

据悉,接下来,“国宝”依旧很忙:和抖音合作,一起发起“给我五分钟,展现全新国宝,向世界打招呼”活动;携手国家文物局和各大博物馆,在微博发起“给国宝建微博”活动,引发大家与“国宝”对话;与新浪微博共同发起微博纪录片联盟合作,共同推出国宝PICK榜、国宝视频打榜等多种全新的新媒体互动形式,让国宝和年轻人进一步“亲密接触”。

据了解,《如果国宝会说话》计划用四季共计100集短视频,展现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8000年中华历史文明脉络,第三季、第四季将陆续推出。

相关阅读:《如果国宝会说话》:与文明的超时空对话

在电视荧屏上,纪录片让历史画卷和人文情怀与当下的观众相遇,让自然世界与社会故事在光影交织中上演。在互联网上,纪录片的传播渠道和观众的收视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脑和移动端开始成为“新宠”,这丰富了观众观看纪录片的路径,也对其在内容与语态上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系列纪录片,就开创性地在电视艺术中融入了互联网思维,以活泼语态讲述国宝,多元形式传播国宝,这一系列跨媒体传播方式,令国宝真正实现了与年轻人的互动,让文化得到了更为生动而有效的传承。

为了让优秀的电视艺术作品抵达互联网受众、年轻化受众,《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创作者以“索引”的形态,对数量与种类繁多、各有精彩生命的历史文物进行精心挑选,以最精炼与高效的语言表述与视听表达,在5分钟之内完成对一件文物的叙事。这样的时长设定在最大程度上考虑了电视纪录片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时所应具备的相应特质,但相比于长篇幅的纪录片,在取舍之间也更加艰难。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创作者的目光跨越8000年,足迹遍布全中国,他们在拍摄的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中,从全国380多万件珍贵文物中,精挑细选了100件国宝,再精心去凝练100部短片。这让这套文物类纪录片,既具备了文博领域的专业水准、电视播出的高质量,又从诞生之初就具有了符合互联网传播中碎片化、年轻化的特质。在具体呈现时,为了弥合文物与观众之间的时空距离感,《如果国宝会说话》摒弃了大多数文物纪录片厚重严肃的表述风格,转而在平等的对话中“倾听”文物自己的“声音”,捕捉文物背后人的生命气息,再以现代人可感可触的方式呈现给观众。黏土动画“萌化”了鹰顶金冠饰背后匈奴与汉民族的关系,揭示的是草原文明与整个中华文明进程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博物馆的“大明星”东汉说唱俑在当时的社会却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地位,只能沦为“找不到女朋友”的“剩男”;激光扫描技术填平了两千年时光的沧海,让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的“桑田”重又茂密如初,战国时代的射礼、征战、采桑等日常清晰得仿若亲见……活泼的表述背后不是刻意的讨好,而是满怀诚意的“工匠精神”,是制作者对文物与时代关联的深刻理解。归根结底,文物本身就不是冰冷沉默的概念,它们也有自己的温度,有自己的故事的,而《如果国宝会说话》所做的,不过是给了文物们“表达自我”的机会,以更有“人味”的口吻讲述自己的“造物者”们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创造力与智慧,从而帮助观众以更生动的方式定位相应时代的特质、生产力与文化特点。

在电视创作者奠定的良好内核的基础上,《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各类形态的二次创作,以多姿多彩的样貌,令文物更加鲜活生动地呈现。为文物量身定做的平面海报以生动而凝练的文字配上文物的美丽身影,击中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灵。“因为刻骨,所以铭心”是甲骨文的平面海报上的字符,“何以为尊,我有中国”是何尊的平面海报上的语句,充分彰显了文物自身的特性。此外,《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在多元表达上更加推进了一步,通过一系列H5产品、视频动态海报等更加新颖的形态,引发用户互动评论。广大观众与网友一度惊叹,这些文物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曾经承载的生命故事,那样令今人有所共鸣,它们曾经踏入的那条历史河流,就在我们脚下生生不息地流淌。

通过在创作之初就融入互联网思维,通过在表达之时采用的活泼语态与多元形态,《如果国宝会说话》把跨越时空、超越时代、富有永恒魅力、具有长远价值的文化精神,进行了有力的弘扬与传播。古老的历史文物、永恒的文化生命,与新兴的媒体形态,实现碰撞与交融,在纪录片开创的这样一种跨媒体传播路径中,文化的血脉在延续,文明的基因在传承。作者:张梓轩,系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光明日报)

来源:羊城晚报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赵允智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