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志愿军老战士杨殿生:“炸死算牺牲,炸不死就拼到底!”

2020-10-19 22:20 | 新华社

核心提示:点火、挂挡、踩油门,战火纷飞中,杨殿生无数次重复这样的动作。那是一段距离死神最近、却也激情燃烧的岁月。

点火、挂挡、踩油门,战火纷飞中,杨殿生无数次重复这样的动作。那是一段距离死神最近、却也激情燃烧的岁月。

今年88岁的杨殿生,当年曾作为汽车兵,在朝鲜战场上承担“快递员”的角色——把物资送往前线,把伤员接回后方。

“我们运多些、运快些,就能多救活一些人。”杨殿生一边说一边用手重重地拍在腿上,“炸死算牺牲,炸不死就拼到底!”

年轻时的杨殿生(受访者供图)

战友鲜血染红驾驶座

1950年冬季,由于需要加强军队运输力量,第45军要求每连抽调一名战士统一到后勤部培训学习开车。通讯员杨殿生抢先报名,获得了学习资格。

“战争就是这么惨烈,还没怎么学,部队就开赴朝鲜了。”杨殿生说,战场上由于驾驶员牺牲较多,出现了车等人的情况。他这个一直作为助手的“二把刀”就这样成了正式驾驶员。

1951年1月,作为新组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暂编汽车44团的一员,杨殿生随部队从安东(今辽宁丹东)九连城跨过鸭绿江北岸临时搭建的浮桥进入朝鲜。

由于没有制空权,志愿军的汽车只能在夜间行驶。而朝鲜路窄山高车多,不时有车毁人亡的事情发生。进入朝鲜的当天晚上,有两名随车去前方阵地采访的摄影记者因为翻车而牺牲。没到三个月,杨殿生所在的排就有三辆汽车停在树林里没人开了。

有一次,杨殿生驾车和另外两辆车一起运送物资,敌机突然袭击,炸弹和机枪扫射连在一起打中了他的前车。等飞机走后,杨殿生用手电一照前车驾驶室,眼前的一幕让他心痛而难忘:战友身体血肉模糊,溅出来的鲜血将线手套染红,滴答滴答流在坐垫上和驾驶室里。

车流密集,路况不好,危险不断……就在这一次次的磨炼中,杨殿生逐渐成长为一名熟练掌握开车技术的汽车兵,开着那辆苏联嘎斯51式汽车,运送物资和伤员,日夜奔波在抗美援朝的运输线上。

生死在一脚油门之间

作为汽车兵,要把战备物资安全、快速地运送到前线战友手中;空车回来时,有时要尽自己所能多运一些伤员。这一来一回,看似比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安全,但是真跑过的人知道,快不得、慢不得,生死有时就在那多一脚、少一脚的油门之间。

“你看现在的快递公司多有效率,各个环节咬合得严丝合缝。”杨殿生说,志愿军的运输体系也很先进。所有物资往来由统一的中枢调配,汽车兵按令而行。“即使在今天,这也能算是一个协调有序的高效运转体系。”

据老人介绍,志愿军运用国内革命战争中建设兵站运输线的经验,在朝鲜北部建立了东、中、西三条前后贯通的运输干线,并陆续建立起纵横交错的兵站运输网。

位于平壤的三登站原本只是朝鲜的一个小车站,但因其位置隐蔽成为作战物资的一个重要运输中枢。凡是后勤部的汽车从前方返回三登,都到路边的指挥部领受运输命令。“到那里,只要报告连队、车号就能接到命令式三联单,到什么地区或物资大站,装什么物资,运到什么地区都写得很明白。”杨殿生回忆说。

杨殿生近照(杨青 摄)

车身留下20多个洞眼

为了摆脱挨炸的被动局面,志愿军沿着运输线设立了长长的防空哨。白天通过望远镜,晚间通过听声音,防空哨兵提前发现敌机踪影,就会朝着公路放枪,提示司机注意隐蔽。

“我们听到枪声,第一件事情就是踩刹车、闭大灯。”杨殿生老人一边说一边模仿着开车的动作,“留着小灯再往前跑一段路,剩下的就关灯摸黑驾驶,敌机看不着你就自己回去了。有的时候敌机投掷照明弹,我们就借着光亮把油门踩到底,很可能就冲出危险地段了。”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而对于杨殿生来说,还远没到回国的时候。

三年行驶三万多公里,获得“万里号车”荣誉三次,车左门上喷了三颗红五星,记三次三等功,所驾驶的汽车没翻、没撞、没被敌机炸毁,只有车体部分有20多个大小不一的洞眼……这些优秀的“战绩”令杨殿生老人至今引以为豪,而他也因此被调到志愿军政治部给首长开车。

“以前是开大车,后来是开小车,就一句话,务必保证行车安全。”凭借熟练的技术和认真的态度,在给首长开车的数年中,杨殿生没发生过一次事故。

【人物简介】

杨殿生,1932年1月出生,辽宁大连人。1947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参加过辽沈战役、解放大军南下、广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暂编汽车44团2连当汽车助手,1958年10月从朝鲜回国,并作为志愿军代表接受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接见。

文章关键词:
责任编辑:范敏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