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两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听听火箭“加油指挥官”的现场感受

核心提示:11月19日凌晨2时许,中国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以“一箭双星”的形式将两颗北斗三号导航中圆地球轨道卫星送入既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将部署圆满完成,迈出中国北斗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今天早晨2点07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火箭发射现场。

11月19日凌晨2时许,中国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以“一箭双星”的形式将两颗北斗三号导航中圆地球轨道卫星送入既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将部署圆满完成,迈出中国北斗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这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8年的第15次成功发射,进一步刷新了先前最多每年9颗的发射纪录。如此高频率的发射,在航天人的眼中是什么样的呢?

陈复忠是西昌发射中心液氢加注指挥员,在他29年的职业生涯,这已经是他见证的第117次成功发射。

1990年3月,18岁的陈复忠怀揣着“为国争光”的理想,远离山东老家,来到四川大凉山的山沟沟里,开始了他的航天职业生涯。“我参加的第一次任务,就是亚洲一号,现在想起来真的很幸运,一下子就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这份事业的光荣感。” 陈复忠回忆道。

1990年4月7日21时29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托举亚洲一号卫星,在中心3号工位点火升空,21时50分,星箭分离,卫星准确入轨,创造了休斯公司出售的所有32颗卫星入轨精度的最高纪录。亚洲一号也是我国首颗发射成功的商业卫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个步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国家,用陈复忠的话说,是我国航天行业技术“走出去”的里程碑。

回忆起当年的情形,陈复忠说,“亚洲一号的发射任务中,我其实没有真正参与到具体的一些操作,只是在一根电线杆下站岗放哨,保卫有限的传输线路,确保火箭发射点火” 。

当时我国火箭发射技术还处于“控制台矩阵控制电钮”时代,他最初负责为火箭加注常规燃料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一直到1993年才开始学习参与更有“技术含量”的液氢加注。“早先还没有电脑自动化的操作,控制台通过或非原理的矩阵编程来控制加注过程,进行各项数据测量,包括加注速度,阀门控制。”

液氢加注的主要风险在于氢气虽然燃烧无有毒气体,但是状态不稳定,易燃易爆。针对这一风险,火箭氢气燃料加注就要求是超低温的液氢。陈复忠说,“氢气的爆炸浓度范围广,在4%到73.5%。而且引爆氢气的能量特别小。我们有个传统的说法,用米粒大的石子从一米的高度坠落到地面所产生的额能量就可以引爆(氢氧混合物)。甚至无处不在的静电都可以引爆。”

从1990年的亚洲一号算起到刚完成的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双星,陈复忠经历鉴证了西昌发射中心117次发射。“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从我刚开始工作的90年代,我国的航天发射一年只有一次到两次,到现在已经达到了一年十几次,这样的卓越进步让我切身体会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进步与发展,”陈复忠说,“这样的进步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尤其一些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引进,使得火箭发射每一项的操作程序化,表格化,比起老师傅的口口相传,现在有了更加细致严谨的标准。”

从2006年开始,中心开始使用计算机自动化系统,管控操作火箭发射,这也大大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陈复忠强调说,“现在的每次发射,对于我来说都是同样工作的重复,但我始终提醒自己,这样的懈怠容易造成疏忽大意,经验主义心态绝不能有,这也是工作到今天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挑战。”

以北斗三号双星发射为例,他工作是在火箭发射前的5.5小时开始指挥操纵火箭燃料加注,这样的过程持续到发射前的2分半。“我的最后一个动作,是观察当火箭最下端冒烟时,伴随连接器零件脱落。”他解释说,“如果你把火箭比喻成一辆出发前加油的汽车,最后脱落的部分就是油枪,这是我负责的部分。油枪不拔出来,火箭就不能点火发射,所以时间一定要做到准时定量。”

明年陈复忠就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步入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三十年。现在西昌中心加注部门的十几个同志都是他的弟子,其中不乏和他一样带着航天梦想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能够坚守这个岗位30年的不多,”陈复忠说到这,眼里充满了一个中国老航天人的骄傲以及对身边年轻的同志们的期许。(环球时报)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何艳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