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幼小”到底如何衔接?家长切勿过度焦虑

2019-06-20 15:54 | 中国搜索

核心提示:“幼小衔接”到底衔接的是什么?孩子上小学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家长需要为孩子做哪些准备?

中国搜索讯 随着幼儿园毕业季的到来,又一批“小豆包”将要背上小书包,走进小学校园。“幼小衔接”“学前班”也成为不少妈妈群和家长论坛里常见的高频词。但不少家长对幼小衔接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例如将幼小衔接单纯理解成知识提升、突击教育,甚至将其和小学教育提前化、暑期培训班“多多益善”划上了等号。

图为小学一年级学生为幼儿园大班幼儿介绍小学的上课时间和课程时间安排等。(供图:三教寺幼儿园)

《中国青年报》曾对两千余名受访者进行过一项关于“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1.1%的受访者表示周围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91.4%的受访者发现,很多幼儿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有“抢跑”的心理。61.8%的受访者期待政府加强监督引导,54.9%的受访者希望各级政府上下形成合力,妥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那么,“幼小衔接”到底衔接的是什么?孩子上小学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家长需要为孩子做哪些准备?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进了北京市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

针对幼小衔接这项工作,三教寺幼儿园从身边挖掘教育资源——与幼儿园一墙之隔的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形成合力,为幼小衔接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生态。自2016年以来,幼儿园积极与宣师一附小达成合作,将幼儿园大班部设在了小学校园,并充分挖掘双方教师资源、同伴资源、课程资源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让衔接落到了实处。

5月13日上午,三教寺幼儿园大班幼儿和宣师一附小一年级学生一同在宣师一附小参加升旗仪式。(供图:三教寺幼儿园)

首先是打通幼儿园及小学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通过近距离感受彼此的教学风格、参与彼此的教研活动、就幼小衔接话题展开座谈等方式,使得双方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幼儿园教师得以精准获取了幼儿入学后的需求等关键信息,在工作中能够有的放矢,对幼儿能力的培养更有针对性。同时,小学教师也能基于学生在幼儿园阶段的情况做好学情分析,便于之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

在充分了解孩子需求的基础上,三教寺幼儿园的老师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借鉴国外幼小衔接举措并结合自身经验,设计制定了一套为期一年的衔接课程。课程中开展多项贯穿全年的互动活动,分4个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让幼儿能体验到真实的小学生活,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做好心理、习惯、能力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为其走进小学放缓坡度、铺好台阶。

图为三教寺幼儿园大班幼儿走近小学课堂,与小学学生一起认真听讲。(供图:三教寺幼儿园)

班级化管理和分科教学是小学与幼儿园最大的不同。因此,幼儿步入小学,除了熟悉小学环境外,更需要从能力上打好基础,达到能适应小学生活的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受访的几位老师认为,这些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学习能力,比如幼儿空间感、方位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的培养;其二是社会交往能力,包括拥有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时间意识,并懂得倾听、学会沟通等;最后是生活能力,进入小学后,没有老师照顾生活起居,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

宣师一附小学生(右一)为幼儿园大班幼儿介绍小学校园和教室。(供图:三教寺幼儿园)

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责任,更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尤为重要。首先,家长一定要和老师保持联系沟通,及时全面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同时,应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线上和线下亲子活动,合力完成幼小衔接;另外,家长要理性看待幼小衔接这一问题,认清“提前准备”和“提前开始”的区别,切勿过度焦虑。

三教寺幼儿园老师指出,其实幼儿本身对于上小学这件事并不焦虑。家长需要做的,不是替他们做好知识储备,而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带着好奇心和期待,走入他们的小学生活。(完)

中国搜索拥有中央网信办批准的新闻信息采集、发布资质,转载本网稿件请注明来源为中国搜索!

责任编辑:王金妍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