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曾高飞:左手财经,右手文学,用作品说话

核心提示:曾高飞刚完成40万字的“高飞锐思想财经丛书之三”《争夺话语权》的整理,并把电子版交给中国经济出版社。这是他今年交给出版社的第二部作品。

曾高飞刚完成40万字的“高飞锐思想财经丛书之三”《争夺话语权》的整理,并把电子版交给中国经济出版社。这是他今年交给出版社的第二部作品。5月份,以湘南风土人情和回忆自己成长经历为主的散文集《记住乡愁》,已经跟湖南人民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出版发行。湖南人民出版社有些年没出散文集了,选题会一致认为《记住乡愁》“质量一流,是近年难得一见的精品散文集”,决定破例出版。

据悉,曾高飞手上已经完稿的作品还有四部:高飞锐思想丛书之四《话语权大变局》、之五《商道鼓点》、散文集《苦乐年华》和长篇小说《我们的70年代》第一部《挣扎的成长》。其中,《商道鼓点》、《苦乐年华》和《挣扎的成长》是今年上半年写作完成的。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曾高飞宅居在家,足不出户,有时间阅读、思考和写作,迎来了难得的创作高峰,坚持一天一到两篇财经文章,一周两篇散文或者两万字小说。他说,过了四十,尤其是四十五岁以后,紧迫感越来越强烈,时间越来越宝贵。他是做文字工作的,一天不写点东西,就闷得慌,感觉没法对读者、粉丝和自己交代。

从2020年开始,曾高飞计划每年写作出版四本书,两本财经,两本文学。今年上半年就是按照这个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现在,曾高飞正扬帆起航,专心踢好下半场。

左手财经,右手文学,用作品说话

在财经圈,曾高飞以写作知名。从2006年加盟人民网,负责经济报道起,他就笔耕不辍,每天坚持原创。到现在,他已经发表了财经新闻和观察稿件多达4000多篇。

曾高飞视野开阔,接触面广,互联网、家电、房产、汽车均有涉猎,几乎全部的重点、热点新闻,往往都能听到他的声音。他一直尝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专业的财经领域,帮助读者拔散迷雾,触摸经济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对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未来命运的预测,往往十分精准,常常在圈内引发轰动,成为10w+爆款文章。最高的,在搜狐号上,单篇阅读量达1000多万,微信公众号达30多万,留言最多的一篇文章达4万多条。

2018年,中国经济出版社编辑邓嫒嫒觉得曾高飞的文章,思想性强,针对性强,可读性强,适合结集出版。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了深度战略合作意向,准备推出“高飞锐思想财经丛书”。曾高飞从最近几年发表的上千篇观察文章中挑选出80多篇精品,结集成《产经风云》一书,交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图书出来,市场反应不错。2019年底,双方趁热打铁,推出了高飞锐思想财经丛书之二《决胜话语权》。

曾高飞表示,高飞锐思想丛书每年都会推出新作品,但形式可能不同,现在是结集,以后可能是就某个行业,某个选题做系统性、深入性研究,一本书讲透一个问题。

除了财经,曾高飞也搞文学创作,以散文和小说为主。在到北京做媒体之前,他是一个青年作家,发表过诗歌、散文、小说共400多篇,出版过小说集《感情通缉令》、长篇小说《红尘欲望》、《手机江湖》等。文学一直是他的梦想,后来进入媒体,由于工作需要,不得不放弃,但那梦想一直蛰伏在他心里,从来不曾离开过。

2019年6月,曾高飞在大学老师、文学评论家钟友循、成松柳的劝说下,决定重返文坛,重拾文学梦。2019年下半年,他写作了散文集《记住乡愁》一书,约50余篇散文。这些散文发表后,在50后、60后、70后、80后那批网友中引发热烈反响,他们称唤起了他们的乡愁和对那个日渐消失的年代的深切缅怀,成为乡土散文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曾高飞认为长篇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皇冠和明珠,要想重返文坛,长篇小说的创作是一道必须翻越的山峰。十多年没写了,曾高飞对长篇小说的写作已经陌生了,但他没有放弃,从今年3月开始酝酿,四月动笔,5月完成初稿,他创作了长篇小说系列《我们的70年代》的第一部《挣扎的成长》(约16万字),目前正在构思第二部《怒放的青春》,计划在今年完成初稿。

《我们的70年代》是描写70后的成长、生活、事业和感情,原计划为三部曲,后来一写,发现有太多故事要讲,有太多话要说,于是越拉越长,现在计划写六部,约100万字,对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用财经活在当下,用文学活进历史

一边写作财经,一边搞文学创作,曾高飞没有疲于应付之感,反倒觉得两者相得益彰,可以互相调济,财经写完了写文学,文学写完了写财经。但有一个原则,无论是财经作品,还是文学作品,曾高飞都严把质量关,自己这一关过不了的文章,坚决不给媒体投稿,不给受众阅读,他坚持“用作品说话”。

在曾高飞看来,财经这东西是应时应景之作,时效性较强,是工作所需,让他活在当下,做得再好,都有明显局限性,既小众化,又不能流传于世。中文科班出身的他,与中国文化人一样,希望“立德、立言”,都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情结,希望活进历史。

曾高飞把文学作为实现受众大众化,帮助自己解决“我是谁”的历史定位问题的抓手。既然已经重启梦想,重返文坛了,他就会坚定地走下去。受网络影响,目前视频、快餐文化对文学冲击巨大,但曾高飞认为,最终经得起时间考验,能够成为文化经典的,肯定是文学作品,这需要创作者耐得住寂莫。

复杂的经历和雄厚的文字功底,让曾高飞在财经与文学之间自由切换,没有生硬之感。他曾经是青年作家,又在大企业呆过七八年,管过品牌、宣传、企业文化、营销策划,熟悉企业运作原理,这让他做起财经来,既有文采,又接地气。在媒体这些年,曾高飞一直笔耕不辍,驾驭文字能力娴熟,搞起文学来,仍然宝刀未老,这些年的媒体生涯和财经写作,也为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曾高飞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三个边界:财经和文学,小众和大众,当下和历史,既让自己活在当下,又能活进历史,让财经的小众和文学的大众,相得益彰,让自己的财经读者多点文学熏陶,让自己的文学读者补点财经知识。

躺着思考,坐着写作,站着做人,跑着逐梦

每天都写那么多文字,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在找切入点和灵感的时候,曾高飞喜欢躺在床上,一边让身体得到休息,一边让脑袋进行思考。他的书房摆着一张小床,就是用来躺着思考的。

在躺下来的时候,是脑细胞最活跃的时候,让曾高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与古今中外激情碰撞,各种火花不断闪现,灵感纷至沓来,用之不尽。

在财经与文学之间切换,不用担心有江郎才尽的时候,东方不亮西方亮,一天一两篇文章,三五千字,对他来说,不难。

曾高飞的财经很锐利,但始终把国家、民族、大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专业,以理服人。网络上水军多,也受到过威逼利诱,但他希望自己站着做人,没有奴颜和媚骨。

与财经作品截然不同,曾高飞的文学作品很纯净,柔和,深情,判若两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也许现实很残酷,理想很浪漫。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候为认真逐梦修建了很多高速公路。逐梦要趁早,曾高飞每天都在努力奔跑,认真逐梦,没有周末概念。正如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现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龙新民先生在给他《决胜话语权》一书的序言中鼓励的那样:这个时代,努力奔跑逐梦的人最可爱!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王金妍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