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80岁金庸与“剑桥大学博士”的二三事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英国的剑桥,立着这三位华人的石碑:徐志摩、翁美玲,和庸。

徐志摩和有着“小黄蓉”之称的演员翁美玲,年少时都曾在剑桥求学。后者更是在中央圣马丁学院获得纺织设计专业的学士学位。1985年,自杀后的翁美玲没有被葬在香港,而是远离了纷扰,安息在了剑桥的公墓——尽管时至今日都有许多怀念她的影迷前往凭吊。

而一辈子书写中国武侠快意恩仇的金庸,也与千里之外的剑桥、英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著名表哥”埋下草蛇灰线

在金庸还是查良镛的8岁那年,徐志摩在英国求学。

想必通过昨日的新闻普及,大家都已知晓,金庸本是中国浙江海宁人,出自当地的名门望族。金庸的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金庸称徐志摩为表哥。这段“别人家孩子”的经历被父母反复提及,于是在金庸的心里也埋下了“去剑桥读书”的种子。

2007年,金庸在中国央视访谈节目《艺术人生》时,曾向主持人透露,“小的时候,受他的影响是有的,表哥在剑桥大学念书,爸爸说大了以后,你也去念。”

然而世事难料,金庸在上海读大学时,正是内战时期,他连大学毕业证都不曾见到。以至于成名后的金庸,一直渴望能真正地读一次大学。

时光飞逝,2005年初,剑桥大学校长理查德在阅读金庸写的《鹿鼎记》英译本《The Deer & the Cauldron》时被圈了粉,了解到他在中国文学的影响力后,正好是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推荐委员会主席的她,向剑桥大学教授会推荐提名金庸授予其荣誉文学博士称号。

通常来说,剑桥大学的荣誉博士,每年首先会公布候选人,剑大本科以上的学生、以及教授和院士,都可带着充分的理由提出反对;如果有8个人(或以上)这么做了,候选人就可能丧失这个提名机会。

这其中有一个插曲。

2005年的《青年参考》提到,剑桥大学中曾经有反对的声音。理由是金庸“曾支持中国在1997年收回香港,违反了英国的利益”。而另一边,金庸的支持者抗议道:这一行为符合金庸作为中国人的立场,而且也符合中英租借新界条约中“租期是99年,到1997年期满”的规定。

故事的结局,自然是反对者被说服了。2005年,除了金庸之外,还有5人获得了剑桥大学的荣誉博士称号。

2005年金庸获得剑桥大学荣誉博士

另外五个人分别是:

现任英联邦王国最高法院院长何熙怡女男爵(Brenda Marjorie Hale);

前联合国前任副秘书长厄夸特爵士(Brian Edward Urquhart);

美国化学家、小说家、剧作家卡尔·杰拉西(Carl Djerassi)(他最出名的贡献是口服避孕药);

威尔士大学名誉院士、作家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

英国当代著名剧作家大卫海尔爵士(David Hare)

金庸是仅有的一名华人。

耄耋之年背起书包“炸”学堂

按理说,有了荣誉博士,本来算是功德圆满事一桩。

比如李嘉诚在2001年也曾被剑桥授予荣誉博士学位,此后的杨卫教授(前浙江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校长)、白春礼教授(中国科学院院长)、陈奕迅、郎朗、张曼玉都被著名的英国高校盖过这个戳。

虽然这不需经过正常升学程序,但毕竟是对社会某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人士的一种肯定,毕竟生命是有限的,人不可能在短暂的时光里把样样都做到周全。

据说,起初剑桥大学不大乐意的。因为荣誉博士的等级,比普通博士的学位高,没有理由得了高级学位后,再去念较低的学位(您老人家这不是给人添乱么)。

但金庸却觉得,自己有必要真真正正学一次。他曾专门在采访中解释过:“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和小朋友们,只要一提到金庸,就佩服我学识渊博,无所不知,其实我自己‘无所不知’是假的,我是‘只写所知,不知不写’,‘非知不可,快去查书’”。他还说:“我姓查,笔名金庸,我要自己把握住这个‘查’字,多用功读书,化去这个‘庸’字。”

剑桥大学被这股劲儿妥协,不过表示除了要审核金庸的一系列资格外,也提出他应先念硕士,通过后再念博士的要求。

升学路上的小“坎坷”

相信在申请英国留学的路上,不少中国学生都曾经被各种证明“折磨”过。比如证明学术能力的成绩单、证明符合入学语言要求的雅思成绩(or托福GRE等等)、还有证明个人经济能力的财务凭证、以及和你成功配对的大学指导老师。

金庸也不例外。一些报道表示,金庸在办理入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2007年,金庸应邀参加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国学研究院成立15周年庆典时,向媒体透露剑桥大学对于“自己读博士的需要正规手续”的“麻烦”: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拿了几个A,几个B,都要出示证书给学校,还要考英文写作。一关关过去,过了3个多月,后来他们同意了。”

因为严格意义上说,金庸没有教育机构颁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出于各种原因,淹没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只得用此后收到的荣誉博士、教授等证书来替补。

至于语言成绩,以金庸80岁的高龄+等身的著作,去和20岁出头的年轻人拼雅思,似乎也不太现实。于是金庸“交了一篇他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讲香港回归问题的英文文章”,作为语言成绩的凭证;财务证明应该是这之中最容易的,毕竟他不缺。

另外是导师问题。据说当时的剑桥大学,听过金庸名声的人,都不太敢给他老人家当导师。最后金庸只得找了一位没有听过他大名的汉学家、著名唐史专家David McMullen教授来一起做研究。

最后最重要的,便是研究选题了。

在2007年的采访中,金庸透露自己提出的多个方向,都被“无情”pass:想研究“匈奴和匈牙利的关系”,但因为不懂匈牙利话被否决;想研究“云南大理国的历史”,但因为已有珠玉在前,加上不懂藏文、蒙古文,又被否决了……好在唐代历史尚且有一定空白,让金庸有了自己发挥的空间。

就这样经过奔波和准备,2005年6月22日,早已辞去了浙江大学博士导师身份(2007年又被聘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的金庸,注册成为剑桥的学生。

不给人签名的“大腕”学生

老人家上学并不是那么容易,何况还是年轻人都会读到头秃的博士。在此期间有一阵子,网络曾有传言说金庸辞读博士,不过当时金庸的吴秘书向媒体表示:“金庸一直不适应英国的气候,只好申请到校外攻读博士,学校那边也早就同意。”

金庸自己也曾媒体透露,他每周上两次课,从不缺课。

“他的唐代史导师David McMullen是一位地道的“中国通”,不仅普通话说得好,尤其精通中国的历史、文学和古汉语。金庸读博士的方式主要通过与导师David McMullen的书信来往,并且David McMullen也经常到香港与金庸会面,去年二人就曾在香港进行过一次深入的会面访谈。 ”此前报道中说。

在接受人民网的采访中,金庸说在剑桥校园里,他谢绝了社会性的活动,也是自己租了一套房子,和妻子两个人住。有时遇到书迷认出,索要签名,也会被他婉拒。“我在这里是学生的身份,上学路上我不给别人签名题词。”

2006年12月,金庸完成剑桥大学硕士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

2007年5月,他获哲学硕士学位。

2010年,金庸完成剑桥大学博士论文《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获哲学博士学位;2012年7月4日,剑桥大学副校长和圣约翰学院硕士在两位华人研究生欧阳(音译)和欧丽儿(音译)的帮助下,在学者花园北面的玫瑰园中揭开了一块雕刻的石头。

这5英尺高的台湾砂岩石碑,是May Cha(即林乐怡,金庸的第三任妻子,编者注)送给她的丈夫、著名的武术小说家Louis Cha(即金庸,编者注)的礼物。后者于2005年获得了该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这块石头上刻有的诗意对联,是由Louis Cha于2005年在研究生生涯开始时为学院创作的。

花香书香缱绻学院道

浆声歌声宛转叹息桥

学生金庸书

剑桥大学和学院部门的代表、以及Louis Cha的读者,来自大学的七个不同的中国学生协会代表,都出席了揭碑仪式。他小说超越了东亚的政治分歧,通过他的小说,他为无数的年轻中国人带来了快乐和知识,甚至包括那些出生在英国的年轻人。”

不过在金庸前往剑桥大学读博这件事儿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声音和看法。其中有人认为,虽然金庸著作等身,开创了一个武侠小说的新纪元,在华人世界的影响之广是无可比拟的,但学术研究毕竟是要求严谨性,是与小说创作完全不同的领域,这样“强行跨界”,是否可以有真正的学术成果,是否在占用不必要的学术资源?

尽管有这样的疑惑,但不可否认的是,金庸对学问的追求精神,十分令人钦佩。如今斯人已逝,让一切都尘归尘,土归土,留于后人评说吧。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刘芳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