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 贫困生认定不能“比穷”

近日,教育部等6部门发布《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要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

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经济原因辍学,是许多高校提出的响当当的口号。每年新生开学季,社会舆论最关心的人群也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为此,从国家、高校到社会各方力量,均针对贫困生出台了不同层面的帮扶措施。如何认定贫困生的身份,是这些帮扶措施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但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对待贫困生,让真正有需要的学生获得帮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屡屡发生争议。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曾发布《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两相比较,此次发布的《意见》更加具体,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认定依据、原则做出了更详细的规定。《意见》实施以后,2007年的规定得到废止,恐怕也有控制先前制度缺陷与不足的考虑。

在粗放扶贫的时代,贫困生身份认定的标准较为模糊。因为贫困生能够享受各方面的经济支持和福利,一些明明不达到条件的学生及其家庭通过伪造资料“装穷”,甚至出现借助权力手段谋得贫困生身份的做法。对于这种不公平现象,一些学校想出了“土办法”,比如让学生上台演讲“比穷”,接受所谓的公开监督、这种做法,看似能维护公平,实际上以损害贫困生的尊严和隐私为代价。

现如今,精准扶贫等政策已深入开展,贫困生认定也有了更具体的标准、更严格的规范。投机取巧者可以钻的空子越来越少了。继续让学生以“比穷”的方式开展贫困生认定,不仅有悖于人文关怀的宗旨,更缺乏现实合理性。

进一步来说,禁止让学生当众诉苦,还引向一个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贫困生能够享受怎样的学习生活条件?

一些地方曝光的现象让人感到困惑。有的高校曾规定“购买笔记本电脑不算贫困生”,有的高校还限制贫困生在食堂的消费金额,更早的时候,还发生过贫困生能不能买手机的讨论。在一些办学水平较高的高校,在校生有许多出国交换学习等机会,贫困生能否在候选人之列也存在争议。由此可见,不光在社会上,即便是熟悉大学生的高校,对贫困生依然存在认识僵化的问题。

受传统文化习惯影响,人们对“寒门子弟”形成了刻板印象,恨不得贫困生都要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在一些关于贫困生励志类报道中,也经常强调他们生活困难的一面。然而,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帮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对教育公平的维护。在当下开展贫困生帮扶,除了让他们“不辍学”,还要为他们创造与普通学生接近的学习条件,不让他们在时代发展中落伍。

扶贫先扶志,教育要先行。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对帮扶贫困生工作而言,不光是发几笔补助金,而是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和成才,点燃他们心中理想和信念的火焰。只有坚守公平正义,兼具人文关怀,才能更好地发挥帮扶贫困生措施的意义。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刘芳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