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颜真卿真迹外借日本引众怒 这件千年国宝为何如此珍贵?

2019-01-15 15:42 | 中国搜索

核心提示:1月16日起,台北故宫博物院将出借馆藏国宝级文物颜真卿《祭侄文稿》给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该举动引发两岸巨大争议。

从1月16日起,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中国瑰宝级文物——颜真卿书法《祭侄文稿》将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这一消息引发两岸不少网民质疑和指责。

真迹出借日本,竟无特别保护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堂侄颜季明的草稿,创作于唐乾元元年(758年),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岁月,是现存最珍贵的行书墨迹原作。在台湾当地,《祭侄文稿》上次公开展出也是在十年前了,此次被送到日本展览,民众的愤怒程度可想而知。在网友们看来,这幅字的每一个笔画既讲述着历史,更代表着血泪和气节。就是这样一幅千年珍宝,怎能送到日本去展?

针对台北故宫博物院要将颜真卿《祭侄文稿》单方面借给日本展出,有可能给文物造成伤害一事,《环球时报》记者致电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对方工作人员回应如下:

简而言之,日方的回应可以总结为,1、东京没有和台湾交换什么展品,就是台湾单方面送过来的;2、没有对《祭侄文稿》有啥特别保护措施;3、大家还可以对着它拍照!不开闪光灯就行。

学者:纸寿千年,展一次伤一次

文化学者孙沛阳表示:《祭侄文稿》已达纸张寿命上限,每一次展出,打开、运输、换一个环境温度,对它来说都是伤害!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祭侄文稿》和《自叙帖》等级比核定为“重要古物”的翠玉白菜还高。若以人类的寿命来算,《祭侄文稿》早已是耄耋之年,其脆弱程度不难理解。考虑到书画的脆弱性,台北故宫博物院1984年起陆续精选出70件名作列为限展品,规定每次仅能展出42天,展后须休息三年以上,其中就包括上述两件文物。也就是说,这两件展品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都难得一展,“上一次(在台北)展出是2008年。……“纸寿千年,绢本折半”,除非纸卷在真空环境中保存,否则必然会受损,“这种天下至宝,真是展一次少一次,看一次伤一次”。

由于书画类限展品在台湾当地都难得露面,老化的纸、绢类纤维极易脆化断裂,如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的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曾于1961年被借至美国国家艺术馆展出,却造成严重损伤。因此,让这么珍贵的文物漂洋过海,难免让人担心。

微博网友@某个张佳玮也提出,“纵然是台北到东京,一路郑重无比地运输保存,然而阳光的紫外线会让纸本泛黄褪色发脆。尘埃虫卵会让纸本风化。水蒸气更是不能沾。换言之,除非这帖完全搁真空里,否则是必然会受损的。”

两岸网友怒火滔天

台北故宫博物院颜真卿《祭侄文稿》将在东京博物馆展出的消息,引爆两岸民众怒火。

新浪微博截图

不仅大陆,这次台湾网友们也是既生气又痛心……

@AlexTsai:怎么如此草率……那是全中华民族的资产,怎么可以如此轻率?

《祭侄文稿》珍贵在何处?

唐代大书法大家颜真卿以严谨端正的楷书而闻名,他创造的“颜体”对后世影响深远,引得无数书法大家临摹学习。但颜真卿最为人传颂的作品,却是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发起兵变,史称“安史之乱”,大唐盛世由此转向衰败。当时,颜真卿驻守平原,而他的堂兄颜杲卿及其子颜季明则镇守常山郡。当常山孤城被围,两人宁死不屈,最终被安禄山刀锯肢解而惨死,颜家上下三十余口亦被杀害。两年后,颜真卿才辗转寻得颜杲卿的一足和侄子颜季明的头颅。面对亲人的尸骸,颜真卿挥泪振笔,写下了这篇悲愤交加、沉痛切骨的《祭侄文稿》。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青年研究员樊波成表示,颜真卿《祭侄文稿》差不多可以说是唐代书法的最高代表,而且是富有感情的真迹、无法复制,属于即便颜真卿“复活”,也写不出的那种,因为书中带着真情、悲愤,和他平时的字大不相同。

二十五年后,年逾古稀的颜真卿奉命前往李希烈叛军中劝降,被叛军缢杀。微博人文艺术大V@苏耷水评论道:“《祭侄文稿》已经不只是一件书法作品了,它不仅记录了一代宗师的一生,也记录了盛唐的毁灭。颜家满门忠烈,被叛军碎尸万段,留下这么个遗迹。这种东西是可以借到海外展出做政治献媚的吗?”

资料图片:台北故宫博物院外景。新华社记者 黄晓勇 摄

如何流落到台湾?

据《扬子晚报》报道,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三省沦陷。1933年1月,日军攻陷山海关,故宫博物院集中13427箱零64包文物开始南迁,其中就有《祭侄文稿》。1937年7月,日寇南下,这批文物又开始了一次大迁徙。数次辗转,最终落脚四川。

抗战胜利后,国宝迁回南京。可未几,内战爆发。2972箱故宫文物由海军“中鼎”轮、“昆仑”舰和招商局的“海沪”轮分别运台,从此故宫文物分隔两岸。而《祭侄文稿》,就在海军“中鼎轮”上。

在大陆,文物南迁前后历时16年,上百万件文物万里流徙,播迁十余省,经历了炮火的洗礼,穿越大半个中国,没有一件丢失,堪称世界文物史上的一个奇迹。而迁台部分的故宫文物,前后转运至台中,后又向台中雾峰地主租地建屋,1965年全部运往台北新建库房,并成立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才得以在岛上有了正式的栖身之所。

2011年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开幕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图为观众在参观《富春山居图》。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

媒体:慎重考虑文物外出展览

光明网评论称,《祭侄文稿》是唐朝之时极其重要的文物见证,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时代特点,而时代性决定了该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文物按其价值高低的区分可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又分为一、二、三级文物,凡唐以前首尾齐全有年款的作品,且书法水平高超的,像《祭侄文稿》这样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便可划分为珍贵文物中的一级文物。

文物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肖像,是集艺术、历史、精神等价值为一体的文化符号,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文化遗存已毁坏和消失了大半,留存到如今已实属不易,且文物一旦损坏,将难以复原。台北故宫的此做法对文物而言,实非幸事,希望其能撇开其他因素,慎重考虑文物外出展览一事;也希望《祭侄文稿》的落款“子孙保之”,真正成为一份代代相传的承诺。(完)

编辑:何艳

校对:韩晶晶

监审:史先振

中国搜索综合环球时报、光明网、参考消息网、澎湃新闻、扬子晚报、中国科普网等报道

责任编辑:何艳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