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翟天临事件惊动教育部了!若确定“学术不端”他将面临啥处罚?

2019-02-14 14:33 | 中国搜索

核心提示:翻遍学术网站,竟然找不到一篇翟天临像样的、合乎学术规范的论文,而能混到一顶堂堂北京电影学院的博士帽,之后又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为博士,这让许许多多在规范的学术道路上寒窗苦读的硕士博士们情何以堪,怒起来的硕士博士们把翟天临的学术造假扒了个底朝天。

穿警服者为翟天临。央视视频截图

在2019年央视春晚上,青年演员翟天临在小品《“儿子”来了》中塑造了一名“打假”警察。没想到,这位高学历明星因为晒出博士后录用通知书而被网友质疑论文抄袭、博士学位注水,“打假者”反被打假,令人始料未及。

2月13日晚,翟天临事件持续发酵,又被扒出硕士论文重复率竟高达36.2%,其中抄袭最多的还是来自师哥陈坤的论文,而陈坤团队则表示不回应。

当晚,还有黑料被扒出:盛传已久的高考580分学霸,高考成绩也是假的,真实成绩极大可能是300多分!“我高考超过一本线,但是我数学才19分,我小三门能力非常强,基本上快满分了!”这是翟天临口中所说。

翻遍学术网站,竟然找不到一篇翟天临像样的、合乎学术规范的论文,而能混到一顶堂堂北京电影学院的博士帽,之后又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为博士,这让许许多多在规范的学术道路上寒窗苦读的硕士博士们情何以堪,怒起来的硕士博士们把翟天临的学术造假扒了个底朝天。

2月14日下午,翟天临就近日事件发文致歉,称因自己的不当行为让学校声誉和学术风气受到影响,愿配合学校的一切调查,同时向光华管理学院提出正式申请退出北京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相关工作。

各大央媒接连发声

新华锐评:一步一个脚印,路才能走远

近日,青年演员翟天临遭“学术打假”引发热议。作为演员,演戏追求以假乱真的效果;但搞学术,切不可有半点虚假,绝不能以演戏的方法来做学问。真学霸经得起刨根探底,假招式迟早东窗事发。无论是做艺人还是做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常怀敬畏之心,路才能走得更远。

人民日报:“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

坦诚对待自己的所学所知,不狂妄自大,也不滥竽充数,与其说是种谦逊,毋宁说是一种智慧。一个人只有不矜不伐、不骄不躁,学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稳。“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

科技日报:博士头衔,不是一个轻飘飘的荣誉称号

做学术并非儿戏——每一篇不遵守学术规范的论文,每一项不遵守科研诚信的行为,都可能在某个时候被引爆。学术成果,理应为人类知识库添砖加瓦,哪怕只是为恢弘的知识大厦增添一点点属于作者的色彩…博士头衔,不是一个轻飘飘的荣誉称号!

舆论为何如此愤怒?

背后是200万寒窗学子的愤怒

娱乐圈本来很喜欢学霸人设,但此次翟天临的论文涉嫌抄袭、博士毕业未见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却让舆论显得出离愤怒,毛病就出在博士学位上。

中新网报道称,学位制度是国家鼓励知识分子进行创造性劳动,勇攀科学文化高峰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博士研究生学位,尤其以难度高、强度大著称,获得此称号者,往往经历了严苛的学术训练,在该专业领域拥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因而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中国现在有200万在读博士生和研究生,他们枕戈待旦、殚精竭虑,费尽千辛万苦才能拿到毕业证,还有许多人不堪重负,甚至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位新浪微博网友愤怒表示,



事件直戳大众心中的教育公平焦虑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在《环球时报》撰文称,教育公平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传统追求,古代科举作弊往往都是顶格处罚。这些年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硕博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扩张,硕士博士毕业条件也在不断提升。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为了硕博学位白了少年头,有些专业读博士往往四年的全力投入都不一定能拿下。加之近年来学位管理趋严,已毕业学生论文也会遭遇不定期抽查,未达标者很有可能收回学位,在导师和同学头上都悬了一把“学术质量”之剑。在这种背景下翟天临事件更是直戳大众心中的公平焦虑,相关涉事主体必然需要直面痛点。

翟天临涉学术不端?两大高校回应

目前,北电和北大两校均发表声明,表示高度重视此事,北电已经成立调查组并按照相关程序启动调查程序,并于今日发布最新声明:

什么行为属于“学术不端”?

对于“学术不端”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有相关条文进行界定,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总结起来,学术不端行为有:

(一)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研究成果;

(三)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四)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虚构合作者共同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贡献;

(五)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申请学位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六)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

(七)其他根据高等学校或者有关学术组织、相关科研管理机构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的行为。

可能面临哪些法律责任和处罚?

若北京电影学院经过调查,认定演员翟天临存在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取得硕士及博士学位,相关人员及单位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主要有:

对此,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蔡绍伟律师认为,若北京电影学院经调查,认定演员翟天临存在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取得硕士及博士学位,相关人员及单位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主要有:

一、撤销学术不端行为人员已取得的学历、学位,并向社会公布,其他学位授予单位至少3年内不得再接受其学位申请。

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学位申请人员的学位论文出现购买、由他人代写、剽窃或者伪造数据等作假情形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已经获得学位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依法撤销其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

二、对指导老师可以给予警告、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可以降低岗位等级直至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任合同。

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指导教师未履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论文指导和审查把关等职责,其指导的学位论文存在作假情形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给予警告、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可以降低岗位等级直至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任合同。”

三、对学生培养部门通报批评,给予院系负责人处分。

四、影响恶劣的,撤销相应学科、专业授予学位资格。

这些人因“学术不端”“自食恶果”

清华博士造假11篇论文遭撤稿!校方:撤销学位 导师停止招生资格

2018年10月21日,清华大学11篇材料科学领域论文因学术不端遭到撤稿一事被多家媒体报道,引发热议。

当天晚上,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回应称,早在2017年4月,其已经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对涉事论文作者、该院2010级博士生叶肖鑫涉及严重学术不端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撤销了其博士学位。这一处理结果在校内进行了公告。2017年6月,该院停止了叶肖鑫导师唐国翌教授的研究生招收资格,撤销了其材料学科负责人和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长职务,目前唐国翌已办理退休手续。

浙江大学副教授贺海波被爆剽窃论文:撤销职务和任教资格,开除


据荆楚网报道,2008年10月16日,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德哉的一封检举信,将自己的学生、浙江大学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一个月后,因涉嫌抄袭、剽窃原博士生导师实验数据,共计发表9篇假论文,浙江大学撤销贺海波副教授职务和任教资格,并将其开除。事发后,“身败名裂”的贺海波选择了悄悄离开,其行踪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南京大学教授梁莹: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取消导师资格


2018年年底,因学术不端,多篇论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梁莹被学校处以行政记过、党内严重警告等七项处分。

北大历史学博士于艳茹承认抄袭 被撤销博士学位

2014年8月17日,知名学术期刊《国际新闻界》刊发公告,认定北大历史学系博士于艳茹的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严重抄袭”国外学者的论文,舆论为此一片哗然。最终,北京大学决定撤销其博士学位,于艳茹承认抄袭事实。

107篇中国论文撤稿事件:多名涉事作者被处理

2017年4月25日,德国知名的出版商斯普林格出版社发布了一条消息,说他们经过调查发现,在2015年-2016年间,有107篇刊登在出版社旗下的学术期刊《肿瘤生理学》上的论文涉嫌造假,而且证据充足!更令人难堪的是:这107篇论文,竟然全都来自中国!

经过调查后,科技部通报称,这107篇论文共涉及作者521人,其中11人无过错,486人不同程度存在过错(这486人中,102人为主要责任人,70人为次要责任人,314人没有参与造假),其他尚待查实的24人将按程序先纳入科研诚信“观察名单”。各涉事作者所在单位正在按照统一的处理规则,区分涉事作者参与论文造假的事实情况和具体情节,依据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对涉事作者进行处理。

博士打假,让学术回归纯粹

人民网评论称,在这次事件中,依照有关高校的学位授予细则中对论文发表的相关要求,网友爆料的不少“实锤”的确有据可查。这反映出相关高校在学术成果审核、学位授予流程上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

高校决不能变为名利所、买卖场。近年来,从高校反腐势头不减到中央巡视组为高校开“问题清单”,从严格毕业论文查重抽检制度到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铁腕”整治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令高校风气为之一振。但“其身正,不令而行”,让学术回归纯粹,归根结底还得靠广大师生守土有责、诚信治学。守住学术的底线,保住学位的尊严,才会赢得社会的尊重、撑起民族的明天。(完)

编辑:何  艳

校对:赵燕飞

监审:郎荐辕

中国搜索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中新网、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环球时报、正义网、荆楚网、科学网、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报道。


责任编辑:何艳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