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有害APP进校园为何屡禁不止?教育APP也需“教育”

2019-05-15 16:15 | 中国搜索

核心提示:APP涉黄、诱导付费、游戏化等乱象出现,不仅无益学生学习,还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随着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各种教育类APP走入校园,为教学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APP涉黄、诱导付费、游戏化等乱象出现,不仅无益学生学习,还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2019年伊始,教育类APP迎来强监管。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专项整治,对问题APP及其内容进行了清理和查处。5月14日,国家网信办再次提出针对不良教育类APP加大管理力度,保持高压态势。

市场监管一直在线,但一些有害APP仍在校园里“游走”,如此看,教育APP亟需给自己上堂“教育课”。

APP涉黄屡禁不止

一直以来,教育类APP涉黄问题都是各媒体曝光的重点。据新华社报道,在一款号称“中小学生学习好伙伴”的APP“作业狗”上,社交功能的“遛一遛”版块中,常常可以见到“全网处CP”“刷赞送会员”等信息。在其“醉校园”聊天区,还发现有用户不断发黄色图片和引诱性文字。

今年1-4月,在网信办的专项整治中,“作业狗”“口袋老师”“初中知识点大全”等20余款程序因传播淫秽色情等违法违规信息,被清理下架。部分程序运营方被约谈,要求删除内容低俗及与学习无关的文章5.5万余篇,关停420余个专栏以及320多个违规账号。同时,1.21万款以青少年为主要用户的二次元和社交类违法违规程序被清理下架。

与此同时,教育部今年初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

强监管下大批APP被整治下架,但仍有部分APP在顶风作案,并出现APP中的涉黄内容、网络游戏在高压之下,被悄悄转移到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中的情况。据央视网报道,近期,社会普遍反映部分教育类APP传播色情低俗信息,大量推送商业广告、游戏等与学习无关内容,存在诱导消费等不良行为,令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们十分担心。

问题APP为何难监管?

教育类APP问题频现,监管难顾及,与市场需求大、准入门槛低、违规成本低等因素有关。

据尼尔森调查公司曾经发布的《中国教育类APP行业发展及用户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教育APP总数已超过7万个,约占APP市场份额的10%,仅次于游戏类排在第二位。在巨大的商机下,各款教育类APP一哄而上,内容上却又大同小异。

另据新华社报道,教育类APP的开发准入门槛低,无需教育机构资质,公众号或小程序的开发者甚至可以是个人。这些开发商为了获取更多收益,会把端口开放给互联网广告分发平台,让其在页面投放广告。一些游戏开发商深知孩子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重要消费群体,在APP中链接游戏,以学习之名吸引更多流量到其游戏界面,进而得到更多“变现”机会和广告开发价值。

打开微信小程序,搜索“作业答案”,发现许多APP显示为“由个人开发”,点开之后有的将直接进入游戏链接,有的甚至全是游戏。

教育类APP诸多乱象屡禁不止,有业界人士认为违法成本低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即便被查处,最多只是封号、封域名、封IP地址等,运营商很容易绕开这些封禁卷土重来。

教育APP也需“教育”

为了给青少年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网信办、教育部等多部门密集出台“组合拳”,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仍会有一些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因此要彻底净化这一行业,仅靠突击治理是远远不够的。

在业内士看来,以面向中小学的教育类APP相关规范作为自律标准,对未来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对于教育行业来说,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发展方向。

此前,教育部相关通知要求,学习类APP进校园必须实行“凡进必审”,但审查到底应由谁来进行,标准如何,规则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媒体认为,教育APP应该参照教材那样来进行管理,向高规格看齐,并建立恰当的行业退出机制,方能彻底压缩夹带“私货”的行为。

在线教育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但如何避免野蛮生长,让其真正为教育服务,教育APP需要补上这堂“教育课”。(中国搜索/康宁)

综合新华社、中国科技新闻、法制日报、未来网、钛媒体等报道

责任编辑:康宁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