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
一个以人力三轮车为主要代步工具的时代
却用其一生
为自己的祖国缔造了火箭
2009年10月31日
他在北京逝世
享年98岁
今天,2018年10月31日
是这位科学巨匠逝世9周年的日子
他就是——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两弹一星”元勋
钱学森
我到美国去学技术是暂时的
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效力
钱学森的中学时代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政府腐败、外敌入侵
他立志要好好学习
改变国家任人欺凌的面貌
留学期间
当美国学生耻笑中国人时
他用一份“A+++”的试卷
让所有的质疑都哑口无言
35岁时
他已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正教授
38岁时
他写出论述核动力火箭的论文
在加州理工学院
他师从知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
后来,导师如此评价学生:
钱,你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
我为你感到骄傲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在美学习、工作期间
钱学森密切关注国内局势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
他回国的心情更加急迫
1950年夏,他提出探亲
临行前却被美方
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
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
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
终于冲破重重阻力
踏上回国之路
1955年9月
钱学森在乘船离开美国时
对采访的记者说:
我很高兴能回到自己的祖国
我不打算再回美国
我将竭尽努力
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
使我的同胞
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到北京后的第二天清晨
钱学森带着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
他激动地说:
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国
现在终于回来了!
外国人能搞的
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1955年11月12日
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
在一个室外小火箭试验台前
院长陈赓问:
您看我们能不能自己造出火箭、导弹来?
钱学森回答得很干脆:
外国人能搞的
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5年后
1960年11月5日
上午9时
中国制造的首枚导弹“东风一号”
在酒泉发射基地试射成功!
此后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66年10月27日
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在卓著的功勋中都有同一个名字——
钱学森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
这不是科学精神
钱学森喜欢自己动手编教材
因为他讲的都是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
在中国科技大学期间
钱学森亲自编著《火箭技术概论》
据当年的学生回忆
这门课涵盖了所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
深奥的理论和技术融化在讲义中
深入浅出
航天专家沈辛荪曾与钱学森共事
他回忆道:
自己向钱老请教问题时
钱老从来不说“你做得不对”
而总是说:
你换一个思路,再考虑行不行啊
总是用商量的语气
钱老从不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鼓励年轻人独立思考
他还曾告诫:
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
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
是会吃大亏的
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
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钱学森一生有三个“不在意”——
一是对“官”不在意
二是对“钱”不在意
三是对“名”不在意
20世纪70年代初
钱学森向国家提议
不再挂帅研究第二代火箭
自己到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任副主任
又在70岁后
辞去了国防科研一线的领导职务
他在中科大讲课时
了解到班里三分之二学生家境贫寒
买不起计算尺
于是捐出稿费、奖金共1万多元
给班里同学补齐了计算尺
事实上
很多人为实现“万元户”打拼时
钱学森已捐款上百万元
这位科学家有句名言——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钱学森拒绝到美国接受科学院院士的头衔
领取美国政府颁发的“国家勋章”。
他说:
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
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
那就是最高的奖赏
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
钱学森一直不同意为自己写传记
他曾对跟随他20多年的秘书说:
我没有时间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过去的事过去就算了,我也记不得了
所以我无法向你提供什么材料
至于我死了,写不写传记
应该由人民来决定
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钱学森
他的遗产中最宝贵的
就是那种利用自己的学术专长
使我们民族挺直腰杆的精神
那种视富贵荣华如粪土
而以振兴民族为第一要务的爱国精神
这种精神
使他超越了一般仅仅为科学而科学的科学家
而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灵魂!
策划:韩晶晶
作者:刘柯
校对:赵燕飞
资料:光明日报、科技日报、新华网、中国军网
监审:赵嘉麟
中国搜索拥有中央网信办批准的新闻信息采集、发布资质,转载本网稿件请注明来源为中国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