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至10月6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48次全会在韩国仁川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并于10月8日正式发布,引起了全球的普遍关注。这是继2014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第五次科学评估报告之后,发布的最为重要的一份报告。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翟盘茂作为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出席了该会议。
“这份报告不是为特定的某个国家政府所写,而是为全世界写的。各国政府可以从中了解到1.5℃全球增暖的路径和2℃增暖路径相比所带来的不同影响;温升控制在1.5℃的对策建议及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以及协同和权衡。而能否把温升控制在1.5℃,取决于全社会各个方面是否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型。”翟盘茂说。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副主任黄磊表示,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加剧,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和人口增长,1750年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导致了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增加,达到了过去80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地球环境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面对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带来的严峻挑战,不论国别和信仰都应积极采取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黄磊介绍,IPCC发布的系列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系统地给出了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密切相关的科学结论。其第六次报告最终遴选确定了721名作者,其中中国作者37名,分别来自21个部门、科研机构和高校;中国科学家入选人数仅次于美国的74名、英国的45名,与澳大利亚并列第三,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黄磊说,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为进一步提升应对极端气候灾害的能力,需要将应对极端气候灾害作为适应气候变化的核心内容,强化极端气候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人民网 新华网 央广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网信网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证券报 京华时报 环球时报 经济参考报 半月谈 北京周报 中国日报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求是网 解放军报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社 国际在线 中国网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