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三个月两起命案,出事的为何都是滴滴顺风车?

2018-08-27 09:06 | 中国搜索

核心提示:为何相隔短短三个月,两起强奸杀人的恶性事件都发生在了“公益性质”的滴滴顺风车上?“空姐遇害案”滴滴顺风车整改后还有哪些漏洞可钻?为何滴滴迟迟不愿下线顺风车业务?背后有哪些商业意图?

中国搜索讯 顺风车又出事了!有舆论指出,这原本是一场可以“预防”的悲剧。

在郑州空姐搭乘顺风车遇害百天之后,浙江乐清一名20岁女孩在8月24日搭乘滴滴顺风车的途中再次遇害。

为何相隔短短三个月,两起强奸杀人的恶性事件都发生在了“公益性质”的滴滴顺风车上?“空姐遇害案”滴滴顺风车整改后还有哪些漏洞可钻?为何滴滴迟迟不愿下线顺风车业务?背后有哪些商业意图?

为何两次出事的都是顺风车?顺风车安全隐患有多大?

今年5月份,一位21岁的漂亮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被奸杀。在空姐遇害案之后,滴滴下架了所有关于性暗示的宣传广告以及个性化美女标签等,不允许司机查看乘客头像,对外宣称已经全力整改。

仅仅3个月,又出一起恶性人命案,受害者同样是年轻美貌的女子。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这原本是一起事先可以预防的犯罪。危险的信号多次发出,但都被人为地忽略掉,直至事件发生。

按照滴滴官方的解释和定义,顺风车应该是上班族在上班和下班的路程上,顺路捎带同行者,然后同行者来分担一定的油费,达到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目的,车主并非职业司机,只是上下班顺路为之而已。

然而在实际运营中,滴滴顺风车的司机并非全是有固定职业、良好信用的上班一族。而是一些以盈利为目的专职司机。这些司机不受网约车监管,不用参加考试,在准入门槛和审核标准上大大低于网约车监管要求。

实际上,滴滴顺风车已成为“低配版快车”。无需有正当工作,无需你每天去公司上下班!成为滴滴顺风车车主,只需上传身份证、驾照和行驶本,通过面部识别即可接单!

目前很多的顺风车司机是因为无法满足网约车新政过高的要求,而转入顺风车业务。大幅度降低审核门槛给了有犯罪动机的司机可乘之机,给乘客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有媒体曾调查披露过,滴滴背后有一条以滴滴顺风车司机认证为生的黑色产业链,可使“驾龄不满三年,原驾驶证注册”;“超龄车,不做任何改动,原车牌注册”,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司机,只要给“中间人”一定的钱,便可以实现认证。

三个月内,发生了两起搭乘顺风车的女孩遭奸杀,她们并不是少数顺风车司机奸杀的女乘客。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仅2017年至今年5月,顺风车主(不仅限于滴滴顺风车,编者注)就犯下了有记录可查的10起刑事案件,甚至包括杀人命案、迷奸女性等恶性犯罪。其中,抢劫罪2起、强制猥亵罪3起、敲诈勒索罪1起、强奸罪1起、故意杀人罪1起、故意伤害罪1起、危险驾驶罪1起。

除性侵、杀人外,也有公开报道显示,顺风车司机还存在恶意拒载并使用肢体暴力、未给好评遭司机殴打、车祸致死等事件。

整改期的滴滴顺风车有哪些漏洞可钻?

空姐搭乘顺风车遇害后,滴滴进行整改,声称每天拒绝3万个不符合要求的注册申请的请求。滴滴也多次强调和公安部门签署了合作协议,协助滴滴对注册车主进行背景筛查,防止有危害人身安全的刑事犯罪记录人员或存在安全隐患人员进入平台。

然而,一系列相关措施并未起到应有的效果。乐清女孩遇害事件中,即便女孩已经在事发前发出了明确的求救信号,依然未能阻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北京一名顺风车司机高何光(化名)说,如果有的人本身就别有用心,滴滴的安全机制不一定能完全保证用户的安全,即便要人脸识别,仍然有漏洞可钻。比如,可以在司机人脸识别验证通过后,立马换一个人继续驾驶。

高何光称,滴滴虽然曾下线了乘客个人信息,但他在接单时仍然可以查看乘客性别, “(头像旁)粉色的就是女孩,蓝色的就是男孩嘛。”

直到乐清女孩遇害事件后,风车主高何光向记者表示,在订单中已无法看到乘客的个人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份发生的空姐顺风车遇害案后,滴滴上线了新版紧急求助功能,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将进入按钮提升至显著位置,并添加110、120、122及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等快捷方式,用户可自主一键拨打。

如果当时这位乐清姑娘选择自己紧急求助的话,在没有惊动嫌疑人的情况下,是不是也需要和客服来回“扯皮”证明自己的确身陷险境。

要知道,这位嫌疑人在作案前一天还因为有图谋不轨行为被用户投诉,但是滴滴客服平台并没有重视。

“我们的客服承诺两小时回复但并未做到,也没有及时针对这一投诉进行调查处置,无论什么原因,我们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滴滴方面在案发后这样表态。

海量订单背后,滴滴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撑得起数据的安全保障体系。

滴滴不愿放弃顺风车的商业逻辑

在滴滴的新声明中,滴滴称“很抱歉顺风车不得不暂时下线”,这也表现出了滴滴不愿意放弃顺风车的意图。面对负面新闻不断的顺风车,滴滴为何不干脆永远关闭?这与其战略和商业逻辑不无关系。

2016年7月28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三十八条规定:“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顺风车、顺风车,按城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顺风车不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约束。

但是随后各地发布的指导意见中均对合乘车辆每日的派单数量作出规定,北京、上海等地要求上限为2次。但滴滴顺风车此前每日最高可接单数为15单,明显高于各地政府的规定。

在专车、快车补贴明显缩水之后,有一批曾经的专车、快车司机做起了全职顺风车司机。而这些顺风车司机的存在,让原本合乘、平摊费用的拼车性质变味,违背了顺风车原本的公益定位。

为了吸引更多的车主成为顺风车司机,滴滴默许了这些全职顺风车司机的存在,放弃拒绝这些有潜在危险的用户。

业内人士分析,滴滴一直致力于成为“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为了实现这一目前,滴滴正在不断扩张业务为了能够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闭环。今年以来便吸纳了外卖、单车、车服等环节。在这一发展战略下,顺风车是关键一环。

不放弃顺风车更大的层面也是不能放弃。因为顺风车是避免对手弯道超车的法宝。

根据易观智库报告,滴滴顺风车业务在顺风车市场占比为66%,排在第二的嘀嗒拼车占比为21%。平台间的顺风车、快车车主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如果滴滴放弃这部分业务,任由对手做大,那么无异于在为对手培养市场。

2015年9月,在媒体上声称顺风车“非常sexy的场景,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以及饱受诟病的客服副总裁黄金红作为此次事件的负责人被拿下,这也是滴滴首次有高管为安全事件去职。

顺风车不止滴滴一家 用户群体庞大却缺乏监管

目前市面上,除了滴滴,还有做顺风车起家的嘀嗒,以及刚加入顺风车不久的高德。

据嘀嗒方面的数据显示,其已拥有超过8000万用户,1250万车主。滴滴顺风车数据显示,其已覆盖国内近400座城市,汇集了2300万车主分享自己的座位。

如此庞大的顺风车用户群体,却游离在监管之外,不禁让人不寒而栗。

互联网的线上线下融合已经深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然而一次次的悲剧发生后后,不难发现,一系列共享经济产物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相关犯罪案件屡屡发生,暴露了业务逻辑和运营模式上存在的诸多漏洞。

8月26日下午,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以及北京市、天津市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对滴滴公司开展联合约谈,责令其立即对顺风车业务进行全面整改,加快推进合规化进程,严守安全底线,切实落实承运人安全稳定管理主体责任,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和合法权益,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整改情况。

滴滴顺风车下线前一晚,我们依然可以在页面上看到这段产品介绍:

“滴滴顺风车通过智能化行程匹配,让顺路的车主和乘客实现共享车辆出行,从而有效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缓解城市交通高峰期出行压力。我们坚信,每个人在满足个人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心系资源问题,不仅希望为自己,也为社会节约资源。 我们将一直延续"让出行更美好"的理念,为用户提供安全、经济、舒适、绿色环保的出行体验。”

【综合新华社、央视、央广网、新京报等媒体报道】

责任编辑:高茵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