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外卖禁入”雷人校规再现 谁有资格管住学生的嘴?

2018-11-15 13:26 | 中国搜索

核心提示:对于“外卖禁入”的雷人校规,有媒体直斥,这样的禁令假如畅通无阻,不但可能失去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而且不知道接下来他们还能做什么。并呛声问道:禁叫外卖的校领导会去食堂就餐吗?

学校食堂与外卖的“战争”再起波澜。

近日,由于福建闽江学院禁止外卖入校,导致学校食堂爆满,很多学生排队却没吃上饭,超市泡面也卖空了。一些外卖商家“奋起反抗”,拉来整车饭菜,在食堂门口免费发放给学生,后被警方行政拘留。

事件一出,激起千层浪,有人认为,在食堂就餐才能保证学校秩序与食品安全;也有人认为大学生在哪里吃饭应该有自己做主的权利;还有人说学校食堂垄断经营才是元凶……学生们的“饭碗”究竟应该谁来管呢?

外卖禁入校园 学生吐槽上了“监狱大学”

据@梨视频 11月12日消息,由于福建闽江学院禁止外卖入校,导致学校食堂爆满,很多学生排队却没吃得上饭,超市泡面也卖空了。一些外卖商家“奋起反抗”,拉来整车饭菜,在食堂门口免费发放给学生。有学生表示,吃什么本来就应该是自主选择。还有学生吐槽:像是上了监狱大学……

《新京报》提到,闽江学院大二学生小冠(化名)说,学校要求学生签承诺书,“崇尚健康饮食,远离外卖,不带餐进入宿舍和教学楼”。学校还要求学生干部每天在微信群打卡,告知本部门今日没有点外卖。此外,舍管人员会在宿舍楼下监督,不让学生带外卖进楼。“学生如有带外卖行为,会被扣外卖,还会被记名字并拍照。”

对于禁止外卖的原因,闽江学院在其发布的《关于校园整治工作的说明》中解释,此前一到用餐高峰期,大量一次性餐盒堆在宿舍楼、教室的地上,甚至直接放在垃圾桶盖上,不但影响环境,而且也不卫生。同时,由于送餐人员车速过快、边打电话边开车等情况,发生过多起交通事故。此外,少数同学宅在宿舍,依赖“外卖”上门送货,作息紊乱,缺乏户外锻炼,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四川在线认为,外卖进入大学校园,在方便学生、丰富餐食的同时,也的确存在诸多弊端,不过,闽江学院打着规范管理的幌子,把“禁止外卖”轻描淡写地说成“倡议”,也难以打消公众的质疑。

食堂疑似垄断?学生:价格明显上涨

不过,对于学校方面的解释,学生和外卖商家显然不买账。

有学生质疑,学生吃什么本来就应该由自己选择才对,现在所有的学生都只能去食堂吃,食堂饭菜供应不足,很多人排了很久队却没有饭吃。还有学生认为:“在食堂排队简直是浪费我们的时间和金钱,而且食堂的菜并不好吃。”

12日,学校周边的商家在食堂门口发放免费餐,同学间传闻有700多商家联合起来抵抗学校的规定,今天有很多商家建了微信群和QQ群,对学生说这几天都不要在食堂吃,可以在食堂门口领免费饭。甚至建议学生“到食堂领免费外卖坐在食堂吃,抵制学校霸王条款。”

昨日,有微博爆料称,学校食堂疑似垄断经营导致价格上涨,尽管校方人员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学校多个食堂由不同承包商经营,无垄断经营的情况。但之前的报道中也确实有学生提到,食堂最近换了经营商,价格有明显上涨。学校宣传部郭老师介绍,食堂以公开透明的社会招投标更换了承包方。学校已与食堂提前沟通,让他们提供特惠餐。

《经济日报》认为,目前不少学校将食堂承包给社会机构经营,也就有某种程度的垄断属性,竞争不充分。有些学校食堂赚钱的招数五花八门,以次充好、降低饭菜质量与分量;随意涨价导致学生吃不起;食堂为了多卖饭,一两、二两饭不卖;为了多卖菜,小盘菜、拼盘菜不卖;师生伙食相差甚远等等。

四川在线则认为,尽管闽江学院的食堂是否垄断经营尚需证据,但学校食堂与学校有密切的关系,存在着唇亡齿寒的利益关系,也是大家的共识。闽江学院禁止外卖,恐怕也有“振兴”校内食堂的初衷。

食堂与外卖的“积怨”早已有之

事实上,外卖与学校食堂的“积怨”早已有之。早在2014年,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下发了一则通知,禁止学生叫外卖,学生们必须去食堂吃饭。面对质疑,学校的解释竟是“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

据《北京青年报》2015年11月报道,当时北京已至少有8所高校禁止外卖进校园。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及北京理工大学也禁止外卖员骑电动车入校,外卖员送餐入校只能步行。

2016年7月,在高校云集的武汉地区,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高校,都纷纷划立了“禁区”——限制外卖车辆进入公寓区。

2017年9月23日,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江西南昌理工学院对全校学生、校内所有食堂和食品经营店下发通知,要求严禁外卖进校。

2017年11月,根据看看新闻报道,广西外国语学院以“安全、环保”的名义,直接发布通知,禁止学生叫外卖。

《武汉晚报》今年4月12日报道,武汉各高校也陆续着手制定《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办法》,考虑全面禁止外卖电动自行车、送快递的电动车自行车入校等措施。

《新快报》报道,暨大番禺校区在校门口立公告牌规定 “自2018年1月1日起,未经校区允许,严禁校外快餐食品等进校售卖,一经发现,将予以没收。”

2018年10月17日,根据《绍兴晚报》报道,浙江树人大学(杨汛桥校区)要求学生,点外卖要登记,会扣学分、通报批评、影响入党和期末评优。

“一刀切”沦为笑柄 留住学生还需“练内功”

吃什么,怎么吃,本就是个人的选择,为何一些校方逐渐走向了外卖的对立面?

总结校方出面说明的几点原因,大概有“食堂的饭菜更卫生,外卖的安全没保证“、”希望学生走出宿舍,不做"宅男宅女“、“外卖员在校内穿梭影响校园安全、管理困难”、“外卖垃圾堆积难处理”等。而上不了台面的,怕是还有保障食堂效益、职工岗位等原因。

而学生死守外卖阵地,“用指尖投票”的原因是什么呢?《新京报》认为,其实很难说是外卖哪里”好”,而更多是因为学校的食堂“不好”。

不好吃、品类少、人多队伍长、价格优势不大、不能“送货上门”……借着“互联网+”的东风,外卖就成了不少大学生的“掌上食堂”。

然而,在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学校“一刀切”禁止外卖的强制做法,只会让人们看到霸道的家长式作风和落后的管理观念,其注定会成为舆论的笑柄。即使学校有多大的善意,希望规范学生的行为意识,但霸道的行政手段和当下学生的权利意识格格不入,这也是为什么“禁止叫外卖”会被人称为“奇葩校规”的理由。

光明网发问,学生权利如何在“禁叫外卖”中安放?

红网直斥,这样的禁令假如畅通无阻,不但咱们可能失去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而且不知道接下来他们还能做什么。并呛声问道:禁叫外卖的校领导会去食堂就餐吗?

《南方都市报》从契约精神的角度分析,学生上学的目的是学习、接受高等教育,至于由此带来的吃喝拉撒,则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副产品”,本不应成为学生与高校之间契约的一部分。

《广州日报》叹道,荒诞谬论让谁蒙羞?“雷人校规”之所以层出不穷,既暴露出相关教育部门管理决策的盲目与随意,也难免让教育脱离正常的轨道。

《扬子晚报》警告,以行政手段,对学生依赖外卖的行为一刀切地禁止。这种教育思维并不是真正的教育思维,其所谓管理背后,是对管制的依赖——以为任何问题只要行政力量就可以迎刃而解。

四川在线最后提出,学校食堂应与学生沟通交流,想方设法地丰富菜品,提高饭菜质量,满足学生餐饮的需要。再者,校内食堂在弥补不足、完善了自身之后,也可以借助网络,实行网上订餐,送饭上门,建立“校内外卖”机制,满足一些学生的便利服务需求。如果真的如此,学校食堂可以聘请学生为送餐员,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竞争力,也能帮助贫困学生,一举多得。事实上,一些大学的校内食堂已经采取了这样的措施,效果不错,这可以是个借鉴吧。【资料来源:新京报、澎湃新闻、观察者网、四川在线、经济日报、人民网、新浪微博等】

中国搜索拥有中央网信办批准的新闻信息采集、发布资质,转载本网稿件请注明来源为中国搜索!

责任编辑:赵磊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